美好生活靠奋斗
作者:陈俊峰 时间:2020-05-22 阅读:176
美好生活靠奋斗
——龙场镇干河村一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
通讯员 陈俊峰
“我们一家人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如今家里与7年前相比已焕然一新。经与家人共同协商之后,我们决定申请脱贫,自愿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月15日,威宁县龙场镇党委书记禄国旭收到这样一封脱贫申请书,写信的人叫罗多,是龙场镇干河村场坝组的一名大学生。
“以前是抢着‘戴’,现在是主动‘摘’,这是我们镇上第一例主动要求不再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到罗多同学的申请时,我们既激动又感动,这是我们的村民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一个转变,让我们看到脱贫攻坚工作真正意义上的曙光。”龙场镇党委书记禄国旭说。
今年21岁的罗多在贵州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就读大一,回想起以前的日子,罗多内心感慨万千。
从她记事起,母亲就因生病不幸去世,父亲为了养家常年奔波于浙江、山东务工。一直以来是爷爷带着她和2个姐姐相依为命,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罗多从小就很懂事,家务、农活揽着做。
2012年,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家里添了2个弟弟,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本该越过越好。但在2014年,继母在医院检查出了重病,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父亲不再外出务工,带着继母到处看病,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从那时起,罗多一边要伺候年迈的爷爷、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弟弟、一边还要用功读书,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那几年里,大姐出嫁,二姐因为和家里闹矛盾也没有联系,为了给继母治病,我们家欠了不少外债,真的走投无路了。继母去世后,我甚至有了辍学务工帮补家用的念头。”罗多说。
2014年年初,龙场镇开展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在了解到罗多家的情况后,按照规定程序,认定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我们先后享受了危房改造、产业帮扶等政策,现在家里自来水有了、入户路硬化了、院坝硬化了、房子漂亮了、电通了,父亲外出务工收入也理想。”罗多介绍。
为了早日摘掉“贫困帽”,村里又积极帮助罗多家寻找致富出路。在各级帮扶干部的引导下,罗多爷爷罗正学把各级的慰问资金凑起来购买了鸡苗,自学养殖技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在一年多时间里,将养鸡发展到了100多只,这几年来,靠着孵化小鸡和卖出养殖好的土鸡,罗多的家庭情况渐渐开始好转。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罗多的父亲罗亚陆也从妻子亡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继续奔波在浙江、山东务工。这几年也在努力想办法改善家庭状况。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罗亚陆请堂弟帮忙代养了2头能繁母牛,等待母牛产崽,每年也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如今只想好好培养孩子读书,我打工也有一定的收入,再加上家里养殖的2头牛和100多只鸡,一年下来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日子总算有奔头了。”电话里的罗亚陆说道。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罗多和父亲商量着要主动脱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既然我们家的日子过好了,就不能再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应该把名额让出来给更需要的村民,我很感谢大家,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罗多朴实的话语令人为之感动。
近年来,龙场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为主线,以补齐“3+1”短板为中心,把“志智双扶”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来抓,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精准脱贫中注重激发贫困户内心深处的脱贫动力,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