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5-27

威宁造林专业合作社:“3+1”模式开启致富新路子

作者:祖海雪 时间:2020-05-27 阅读:173


 

造林专业合作社护林员们种植华山松

  “大家栽植幼苗时一定要记得把袋膜撕底。”
  “挖坑时注意行距,注意安全。”
  “对,就这样覆土,苗要扶正……”
  5月22日,海拔2610米的威宁自治县炉山镇发乐村荒山荒坡上,50多名群众运苗、挖坑、覆土、浇水……镇林业站站长王作福穿梭其间,指导新成立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护林员们种植华山松。
  护林员管庆良妻子已去世, 2017年他在做农活时不慎将腿摔骨折,目前做不了重活,5个孩子还在读书,生活比较困难。他说:“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我成了炉山镇林康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社员,一个月还能领到800元的工资,对我帮助太大了。”
  据王作福介绍,炉山镇成立了林康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锦态造林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6人。每位护林员除了要参与管护山林外,每年还必须完成30亩荒山造林(退耕还林造林、重点区域绿化)任务,成活率达到85%后,每月在领取800元工资的基础上,以50-150元的标准逐年适时上调。如果达不到种植标准的,则须补植补种。
  据了解,炉山镇生态环境先后经历了毁林开荒、土法采煤炼煤污染的浩劫,光秃秃的山、黑黢黢的水也逐渐让这里的群众慢慢清醒过来。近年来,炉山镇以抓生态促经济为抓手,抢抓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活动。
  即将花甲之年的护林员费田田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得知护林员可以参与造林合作社时,他第一时间参与进来。他说,参与合作社植树,是一件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事,它能使我们家乡山更绿、水更清,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选对种植的树苗,今后还能“靠树吃树”过上好日子。
  怎么“靠树吃树”?王作福给我们算起了经济账:以华山松为例,几年后,这里就是成片的松树,松树到了挂果期,一棵松树就有60-80个松果,能收松子100多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2.60元计算,每棵松树一年就能实现260元的收入,整片松林那将有几十万的收入啊。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全面完成荒山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威宁预计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91个,目前已成立了51个,已完成荒山造林绿化2万余亩,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县林业局局长刘代山介绍,下一步,威宁将加强对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管理,并根据“631”的利益联接机制(产生效益60%给林权所有者,30%给合作社,10%给村集体),大力扶持合作社搞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紧紧依托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生态护林的“3+1”模式,走出一条群众稳就业、增收入的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