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补短板攻难点 坚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作者:赵伟 时间:2020-06-08 阅读:178
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月的“窗口期”。为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和薄弱环节,确保“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确保脱贫成果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饮水安全保障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落实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底线至关重要的一环。威宁作为人口大县,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3+1”短板补齐工作中,县水务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强力推进城乡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已基本实现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宗荣介绍,目前威宁已建成运行正常的农村人饮工程2215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568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47处,改造屋顶集雨和自然坡面集雨小水窖30206口。今年实施的144个农村安全饮水补短板项目已全部建成通水。
控辍保学保障
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是进一步巩固全县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落实好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工作的前提条件,威宁始终把控辍保学工作当做事关千家万户教育保障的民生工程来抓,保障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劝返,实现常态化动态清零。
据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江颂介绍,为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我们采取精准摸底排查,规范建立台账。通过政府和教育“双线”通力协作,组织10000余名教师入户摸排,精准掌握296425名适龄儿童少年(其中建档立卡62306名)就学情况,建立县、乡、村、校四级台账。严格落实“双线”责任制,明确了政府和教育以及涉教部门的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将包保责任压实到10000余名教育和行政干部身上,并与提拔任用、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等挂钩。同时多措并举、落实整改,通过深入强化“五四”工作措施,组织成立控辍保学工作“攻坚队”,用好《控辍保学工作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强化劝返复学后的“保学帮教”责任。目前,已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在读的“一个不跑”、辍学的“一个不少”。
医疗健康保障
补短板工作中,县卫生健康局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宣传发动、强化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等多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引导贫困人口革除卫生陋习,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
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文华表示,针对乡村两级台账不规范现象,我们按照《关于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扶贫相关材料的通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进行指导规范。加强健康教育扶贫宣传力度,印制《毕节市卫生健康局给全市贫困户的一封信》《威宁县健康扶贫服务手册》《健康教育66条》,乡村医生抓住入户签约随访、群众就医等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讲解,提高群众“先诊疗后付费”、25种大病专项救治及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全力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按照《威宁自治县2020年度乡村医生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开展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技能培训。
住房安全保障
住房安全保障是当前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威宁将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聚焦补齐住房安全短板,(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