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6-08

威宁联社: 让金融“活水”浸润乌蒙高原

作者:胡孝勤 聂娅 时间:2020-06-08 阅读:164


   近年来,威宁联社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主动融入金融精准扶贫规划,以“重点围绕扶贫信贷投放,主动对接县域产业发展,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着力夯实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落实驻村帮扶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六大举措,凝聚农信力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威宁“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提供金融支撑,带动广大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特惠贷,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瓶颈”
 
  初夏时节,盐仓镇高峰社区的养牛能手朱绍光每天赶着牛前往百草坪牧场放牧。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是朱绍光一家稳定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2015年初,朱绍光利用高峰社区毗邻百草坪的优势,申请到5万元“特惠贷”资金和1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靠着购买到的6头西门塔尔能繁母牛,朱绍光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三年过去,一年卖出9头牛、纯收入达7万余元的他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帽”,也成为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威宁大力发展能繁母牛养殖,让“扶贫牛”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为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威宁出台了一系列养殖能繁母牛奖励扶助政策,按照先建后补、边建边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贫困程度对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资金,指导贫困户购买能繁母牛,为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发展之路。
  威宁联社通过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切实帮助资金不足但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贫困户购买及养殖能繁母牛提供了资金保障,解决贫困农户的资金“瓶颈”问题,拓宽了贫困农户就业增收渠道。2017年以来,全县通过扶贫资金购买能繁母牛5.2万头,共产牛犊3.6万头,增值3.1亿元,实现3.3万户13.9万人的稳定脱贫。目前,全县牛的存栏从2016年底的15万头增加到现在的36万头。
 
金融扶贫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在岑巩县环境科技局工作的刘其州,家里几年前还是石门乡女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靠着在威宁联社获得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养殖西门塔尔牛,供刘其州读大学。如今,刘其州一家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依靠读书斩断了教育代际贫困。
  刘其州家仅是威宁广大群众依靠金融扶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威宁联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扛起金融扶贫重任,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有效发挥了扶贫信贷质效。截至2020年4月末,威宁联社根据“户借户用,户贷户还”原则,共向494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42.28亿元,扶贫小额信贷获得率达66.84%,有效带动23.57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8.6%下降至2019年末2.7%。
  同时,威宁联社重点倾斜发展生态畜牧养殖、烤烟、精品苹果、马铃薯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信贷支持,以精准施策“贷”动产业致富。截至2020年4月末,累计发放支持种植类贷款10977户,金额41648万元;养殖类贷款21607户,金额86588万元;其他创收增收类贷款1038户,金额4671万元,有效解决了33622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带动23.5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围绕“七个聚焦”,落实脱贫攻坚督战共战
 
  2020年以来,威宁联社围绕县委政府“2020年剩余3.8万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剩余42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任务,把全县有剩余贫困人口的614个行政村作为督战对象,实行“联社+基层党支部+基层营业网点”三级联动,围绕“七个聚焦”,按照“分类管理,重点督导”的原则督战到乡镇(街道)到村。一是聚焦龙场镇津海村、乐坪村、营田村和49户贫困户帮扶硬任务,真帮实扶补短板;二是聚焦信贷投放,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等工作重点,精准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三是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切实做好后续金融服务;四是聚焦深度贫困,紧紧围绕“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强力攻坚堡垒;五是聚焦驻村帮扶,严格落实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工作纪律,压实工作责任;六是聚焦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放贷严守“谁借款、谁申请、入谁账、谁支配、谁偿还”的原则,强化民生监督;七是聚焦挂牌督战共战责任,落实挂牌督战共战工作机制,锁定督战责任人,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