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列:马摆河畔养鱼人
作者:马永奎 张素 吕雪梅 时间:2020-06-09 阅读:163
近日,走进马摆河畔,池塘里的鱼儿欢快地跳跃,池塘边的游人络绎不绝,养鱼人马永列一边给鱼喂料,一边和笔者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马永列是麻乍镇人,年少时对武术情有独钟。2005年,15岁的他只身前往河南文武学校学习武术,毕业后在西双版纳文武学校当教练,教授孩子们武术,工资虽然不高,但日子还算平稳。
本以为,他会和孩子们一起习武,教授中国武术,学习中国功夫,传播中国文化,在西双版纳度过平凡的一生。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三年后,西双版纳文武学校解散了。他失业了,生计都难以解决,被迫走上打工路。
为了谋求生活,他走进西双版纳朗洞茶厂学习制茶技术,专心致志地研究茶艺,成为厂里的得力干将,深受老板赏识。可是,茶厂里的生活波澜不惊,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毅然辞职,跟随哥哥一边做泥水工,一边学习水产品养殖,心里想着学好水产品养殖技术,回家乡谋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带去“舌尖上的美味”。
2015年,他辗转多地,去广东、深圳、浙江的大鱼塘里实践,学习养鱼技术,消毒、杀虫、调水、增氧、配料、投食,他一丝不苟,争取学好、学精,回家乡发展自己的养鱼业。
经过一年的努力,掌握了养鱼技术,他又下海捕鱼,赚钱创业。
在海上打拼了3年,掌握了捕鱼技术,赚到创业资金,他就辞职回乡创业,做水产养殖。麻乍镇马摆河气候好、水质好,水资源丰富,适合淡水鱼养殖,他就在马摆河畔租地建鱼塘、建住房,发展起水产养殖。
创业初期缺乏资金,为了补贴缺口,妻子外出打工,父母把家里的牛羊卖掉,支持他创业,但还是没能填补创业初期的资金不足,他又向朋友赊材料建鱼塘,想方设法配够养鱼器材。调水、消毒、杀虫、测ph值、挑选鱼苗、配制饲料、喂养鱼儿……他样样亲力亲为。
花费70多万元,终于打好创业基础。
2019年初,他的鱼塘建好了。2019年5月,他往池塘里投放第一批鱼苗,精心呵护7个月,到2019年底,鱼长大了,周围的乡亲们都来他这里买鱼。如今,4个池塘里都喂有鱼,随时有游人来这里旅游观光、购买鱼。
“养鱼风险大,一不小心,鱼就会死去。得认真细心,随时查看水温,随时测ph值,定时抽水、加水、消毒,创造一个适合鱼生长的环境。”马永列说。
他养的淡水鱼刺少、味美肉鲜、营养价值高,深受大家喜欢,马摆河两岸、宣威、威宁一带的群众争相购买,常常供不应求。
“我喂的鱼,自配饲料,未添加任何激素,天然无公害,生长周期稍长,7至8个月才能上市,18元1斤,比市场价略高,但大家都喜欢来我这里买。”马永列说。
如今,马永列的养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马摆河畔的风光很好,这里的乡亲格外热情,以后我会在这里建一家农家乐,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马永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