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6-09

杨仕江: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作者:胡雍辉 陈武帅 时间:2020-06-09 阅读:201


   他是一名乡镇基层综治干部,常年奔走在进村入户调解矛盾纠纷的路上;他是一名法制宣讲员,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心里。
  他就是龙街镇综治办负责人杨仕江。
 
调解矛盾,他是群众义务法律援助者
 
  今年3月24日,龙街镇朝阳村张某云与其二弟张某龙,三弟张某江媳妇龙某英因光伏发电土地流转资金发生争议。三方主体都认为是自己的,因三方各抒己见,土地确权证上三方都有土地重合,无法从客观上进行确认。
  张某江因交通事故死亡,是张某云负责安葬,张某江妻子带三个娃娃外嫁,现在回来分土地流转费。针对上述情况,杨仕江从国法 、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进行调解,最终成功解决了三方的矛盾纠纷。
  今年6月6日,龙街镇龙街村李家组李某松和赵某国发生财产纠纷,请求调解。原来,2006年赵某林把板栗园、土地、房屋写了转正合同转给了李某松。2019年12月份,赵某国出来说该部分土地和房屋是他家的,赵某林没有权利转让。事隔17年之久,没有人进行反映,而在赵某国反映的时候,转让板栗、土地、房屋的转让人赵某林已经去世。现在李某松及赵某国土地确权证上都有该地块,也没有其他佐证材料是自己的。杨仕江向他们讲述了“三尺墙”的故事,通过了3个多小时的劝解,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同样是今年5月16日,龙街镇大院村谢某与徐某因婚姻纠纷需要调解。谢某与徐某因没有结婚证而生育3个女孩,现谢某已经在外又有第三者,家里三个小孩丢下,无人照顾。徐某多次带领三个小孩到龙街镇信访办坐起不走,要求帮助她处理。
  为了三个小孩的安全,杨仕江多次做思想工作,半夜还开车送徐某回去。并把谢某喊来,向其讲解国家法律,抛弃子女不抚养,恶劣情况下会构成遗弃罪,法律也明确规定,父母有对子女抚养的义务。通过多次调解,最终谢某同意每年支付抚养费17000元,成功调解了这起婚姻纠纷。

进村入户,帮扶群众谋发展
 
  2013年以来,杨仕江经常给贫困户讲解国家帮扶政策。比如教育扶贫,国家如何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设“绿色通道”,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障碍就读。杨仕江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也要有大局观念。
  为了让帮扶的贫困户早日脱贫,杨仕江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交流沟通,了解贫困原因,摸清底数。通过做思想工作,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讲解国家脱贫不脱政策的措施,同时也对帮扶群众思想上进行引导,从而转变思想观念。
  都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好的思路,哪会有好的出路呢?在做完宣传工作同时,杨仕江因地制宜、因户而异,提供各种帮扶措施。有的贫困户没有劳动力,也没有经济收入,杨仕江就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等方式纳入社会保障兜底;有的贫困户缺资金,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以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的把“输血式”的工作方式变为“造血式”。
  陶卫花是杨仕江结对帮扶贫困户,依靠种植几亩洋芋、豆子等维持生计,房屋低矮破烂,家里一片狼藉。杨仕江动员她加入村里的合作社,依靠务工增加收入,家里还喂养几头猪,用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如今,杨仕江还帮她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修建了新房。
  杨仕江认为,要带领贫困户摘掉贫困的帽子,不是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辛勤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自参加帮扶工作以来,杨仕江始终同贫困群众打成一片,把贫困户的利益当成最高利益,与贫困户用真心,用诚意去交往,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