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你这样痴情
作者:李芬 时间:2020-06-10 阅读:173
少时读《琵琶行》时,没有理解“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伤痛。也未曾想着探究“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怎样难以忘怀的过往。
那时的学习目标就是能背、能默、能考,浅显的翻译,感觉是如此枯燥乏味。尽管老师深情脉脉,黯然神伤,那份幽瘾难耐的情怀却始终不曾懂。
而今,已过而立,再沿着岁月河沿回溯,在泛黄的书页,我看到那个翩翩美男子,黯然神伤、无措、无可奈何、深情隽永。
你字“乐天”,却是一个愁苦的人。那个令你牵肠挂肚却无法牵手的“东邻婵娟子”湘灵,应该是极其美妙的女子,我想应该有《诗经》里“静女其姝”的美好,应该是一名真正的“窈窕淑女”。不然,你怎么能念一世而无法忘怀呢?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思念,不相见,难以挥去,却耿耿于怀。这样的痛苦就是青春,是一段岁月,是一份深情;这样的青春是不朽,是牵扯一生的疼痛。原来,你比我曾经认识的白乐天要深情得多。
“不得哭,浅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因为情太深,所以要浅别离,因为思太沉,所以难以言语。这是怎样的肝肠寸断?这美妙的爱情,让人羡慕,因为这是一季青春的烙印。然而情深缘浅的命运玩笑,终究未能完美的错过,也让人痛惜。这份青春的痴情,岁月长河里,不是人人相似吗?再读白居易,让人心痛如割,心疼这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痴情人,时光涤荡了斑驳的岁月,仍然让人泪流不止。
或许因为心之所爱,无缘相守,爱得深刻,爱得刻骨,所以让白居易如此多愁善感。痴情不改,一生想念,于是年过花甲的你在偶遇湘灵时,却满心伤痛,遇到同湘灵一样的女子时,便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于是有了绝唱《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缠绵情深和泪流不止,如果不是为爱神伤,又怎能“大珠小珠落玉盘”,又怎能令人读来仍能感受到你的痛彻心扉。
再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终究明白,能让这个心中愁苦,眼前物是人非的人儿得到安慰的人,定经历过无以言说的伤痛。
我们仍在原地,只是时光经过了我们。或许,这说的就是白居易,从十九岁到六十多岁,那个深深思念的人,始终在心上,不曾离去。淌过岁月长河,疼痛欲盖弥彰。所以,所见之人,皆有君影,所写之事,皆为吾怀。那个少时为了读书而唇烂手破、白了头的执着之人,对爱情亦如此执着。
深情难却却不似如今的青年私奔抑或为爱殉情,我想,他终究是博览群书的读书人,即使爱得刻骨铭心,也不反抗母亲。所以,他的爱情终究敌不过母亲的阻挠,终究逃不过门当户对的偏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份爱岁岁年年不曾忘,独自默默舔舐伤口的人,仍心挂念之。千年后的我,仍为你们而惋惜、心痛,仍想歌颂你错过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