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勇担当 甘做群众贴心人
作者:李婷 唐应象 时间:2020-06-12 阅读:171
脱贫攻坚勇担当 甘做群众贴心人
——记省扶贫办派驻开华街道梨银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李昊
通讯员 李婷 唐应象
“看着你家的房子全部修好,有住处了,安全了,我就放心了。”说完李昊带着社区干部和驻村干部急匆匆乘车赶往社区活动室开会商量如何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事。这是省扶贫办选派到开华街道梨银社区第一书记李昊日常工作剪影。
2019年10月,李昊被组织选派到开华街道梨银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社区和驻村干部,克难攻坚,迎难而上,有效推进了梨银社区的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抓党建促脱贫
“抓党建,强基础,是全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党建基础不牢固,其他工作开展起来就不‘稳当’,做起工作来就没有方向。”李昊经常给社区两委和驻村干部这样说。
梨银社区位于开华街道东北角,是街道最偏远的社区,属一类贫困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工作滞后,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社区”,长期以来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群众意识落后。社区班子内部不团结,社区“两委”软弱无力,干群关系尖锐,矛盾纠纷压力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搞好。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李昊带领社区两委和驻村干部修改完善两委议事制度,强化分工职责;制定奖惩措施,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年轻新党员,为支部注入组织建设的新鲜血液。
2019年,该社区发展党员1名,2020年计划发展2名党员,正在考察阶段;加强党内关爱,社区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每次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很多老党员到社区驻地都要步行,尤其是遇上雪雨天气,个别老党员步行困难,李昊就会让社区干部开车接送。每逢节假日,他都会轮流带领社区同志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和他们交心谈心,听取老党员的好思路,好想法;加强党务,村务和财务三公开,每月将党务,村务和财务定期张榜公示,让党员干部知晓,让群众明白;加强日常学习教育,提出了“只有责任,没有理由”的村训,解决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状态,提振精气神。
做群众的贴心人
“感谢你,李书记,你为我家买来新床,还送来被子。”梨银社区贫困户潘光学红着眼圈深情地说。
前不久,李昊在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时,发现社区贫困户潘光学一家5口人,住着不到40平方米的小平房,居住条件急需改善,经和社区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商量,决定给潘光学家买床和被子,暂时安排在客厅休息,争取资金帮助修建房屋,改善住房条件。
在接下来不到一月的时间里,潘光学的新房修建好并装修好,家具也送去了,住宿条件改善了,潘光学一家开心地笑了。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昊在大年初三就从贵阳赶回威宁,到社区参与值班值守,无论寒风凌冽,还是大雪纷飞,他都从未退缩过。社区设置卡点前期,由于没有帐篷和煤炭取暖,只能靠村民送来干柴在马路上头顶大雪值班值守,午饭只能吃方便面和烧洋芋填饱肚子。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社区干部多次劝说他在住处休息一下,但李昊一刻也没有休息过、一刻也没有退缩过,一直和社区干部烤柴火、吃方便面,并肩作战到最后。
秉持一颗公心,俯下身子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的办事员,这是李昊一直未变的工作本色。关心群众冷暖,尤其是贫困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和产业发展问题,这是李昊一直以来抓的重点工作。
自驻村以来,他带领社区两委干部有计划、有思路、有措施、敢担当、敢作为、动真情地帮助贫困户。驻村不到一年,帮助解决住房14户,劝导老人和子女同住安全住房的老人户3户,帮助协调企业公司帮助社区贫困户修建房屋、刷白屋内、修建厕所、买沙发、床和被子等12户,共计20余万元。
做群众致富带头人
农村发展快不快,全靠社区产业带。
发展产业是李昊来到梨银社区时,思考的第一件大事。他来到社区后,严格按照产业“八要素”,积极带领社区和驻村干部开会讨论,寻找发展思路,结合社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等,组织社区干部到县外县内多家种植合作社考察学习,到贵阳聘请专家取土化验等,确定在社区种植魔芋产业,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但是资金哪里来呢?这又是发展产业等关键一环。李昊多次利用周末时间赶夜路,到省扶贫办给办领导汇报发展思路,协调产业发展资金等,终于在省办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帮助社区发展产业资金960万元,产业路修建资金230万元,共计1190万元。
目前,梨银社区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魔芋800余亩,创新利益联结,年终给老百姓分成或分红,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一起脱贫奔小康。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第一书记,李昊就是这样用真心、动真情,把群众当亲人,全心全意,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