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6-17

奋力书写“最后决战”的“威宁答卷”

作者:   时间:2020-06-17 阅读:159


 (上接1版)
  一系列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切实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存在的短板问题,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业”并进:
                              群众增收脱贫“压舱石”
 
  “在厂里面上班,不用日晒雨淋,还有稳定的收入,比种庄稼好多了。”6月12日,在威宁雪榕公司金针菇基地包装车间,正在包装金针菇的王文景说,雪榕公司在家门口建厂后,自己就来厂里面上班了,骑车只有四五分钟的路程,不仅每个月有3000到4000元的收入,厂里还免费提供三餐,“我们找不到说的,觉得很好!”
  而在整个威宁雪榕公司,像王文景一样“觉得很好”的就有2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759人。
  “大多数工人每年工资不低于3万元,稳定增加了务工群众的收入,真正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雪榕公司外联主管李文碧说,“公司刚建好的时候,厂里面的停车位都是空的,但现在买车的员工越来越多,已经停不下了,马上还得新修停车场,解决大家‘停车难’的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两业”并进的格局,成为威宁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压舱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发展产业上,今年威宁通过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预算总投资 25.39亿元,计划建设蔬菜基地40万亩。其中,标准化蔬菜基地20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20万亩,预计实现年总产量350万吨以上,总产值35亿元以上。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蔬菜生产基地,完善“五大体系”,构建利益联结紧密的运行机制,推进蔬菜产业增量提质、转型升级,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解决就业上,威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摸清就业底数、加大培训力度和丰富就业载体,组建1个就业扶贫劳务公司、39个就业扶贫劳务分公司和619个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构建起培训、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9万(其中未脱贫15222人),已就业18.1万(其中未脱贫14929人),形式多样的就业渠道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注入了源头活水。
  战鼓已擂响,号角催征急。
  “最后决战”已进入冲刺阶段,必须铆足干劲,钉牢钉子,方能夺取脱贫攻坚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