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水缸” 威宁这样做
作者:祖海雪 时间:2020-06-18 阅读:186

环卫工人在杨湾桥水库岸边清理垃圾
近年来,威宁切实增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倾情守护杨湾桥这个县城居民和周边群众的“大水缸”,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杨湾桥水库距威宁老县城14公里,流域面积97.35平方公里,集雨区72.27平方公里。
近日,记者走进杨湾桥水库周边,这里早已经披上了绿装,改造完成的大坝,周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油油的草坪,装点了清亮洁净的杨湾桥水库。
在大坝岸边,穿着橘黄色衣服的环卫工人格外显眼。他们正在对大坝岸边开展定期的垃圾清理工作。环卫工人马启勇告诉记者,现在垃圾少了、环境好了、水源干净了,大家打心眼里高兴。“我们保洁员对水库周边实行每隔一天捡一次垃圾,现在垃圾越来越少,水越来越清,水质也越来越好了,我们有责任要把保洁工作做得更好。”
为了持续性加大对杨湾桥周边水源点的保护,威宁在双龙镇政府所在地修建完成了垃圾转运站1个,投入7辆垃圾清运车,增加环卫人员的人数,做到垃圾及时清理,人员随时调动,保障杨湾桥水库周边环境进一步提升。
环卫负责人马国兵告诉记者:“保护和清理杨湾桥水库环境卫生的环卫工人共有8个,每天从早上6:30上班,直到垃圾清理完为止,有时要耗费六、七个小时,工作虽然辛苦,大家觉得付出很值得。”
据介绍,杨湾桥水库始建于1958年,1988年复修,设计库容量3622万立方米,水位线2188米,泄洪水位线2190.3米,水库主要水源来自双龙河、响水河、白岩河,是威宁县城和周边百姓生命的源泉,供应着20余万群众的饮水,水库流域面积14.6万亩,位于双龙镇境内,流域内分布着6个行政村,数十个自然村寨。
为了防治水源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2018年,由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投资建成杨湾桥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杨湾桥污水处理厂旨在对杨湾桥水库周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垃圾进行有效处置,提升入库水质。重点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湿地处理池,对城镇农村污水进行截留处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
据杨湾桥污水处理厂运营人员王顶介绍,杨湾桥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包括一级泵站、二级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总投资8952.2万元。去年10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量达到700到800立方,处理后的中水(中级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
为了修复杨湾桥周边的生态,今年4月下旬,双龙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协商、做深做细群众思想工作,对双龙镇小平滩清真寺进行了拆除,并完成了覆土复绿工作。随着杨湾桥水库治污截污工程、固废收集处理、小平滩清真寺旧址覆土复绿等工作完成,杨湾桥水库逐步形成了了从治理到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建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稳步推进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生活污染问题,降低环境风险和隐患。
双龙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马本跃介绍,杨湾桥水库饮用水源是威宁县城住户和双龙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为了减少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近年来,政府在水库周围设立防护网28公里,安装排污管道12.4公里,增设人工湿地9块,建设生态河堤8公里,拆除所有一级区域内200多户的房屋,减少人员流动,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水库周围所有住户的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造成二次污染。马本跃说,下步,双龙镇将根据属地职责,将加大管理和治理力度,让杨湾桥水库的水更清、山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