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群“连心桥”
作者:宋邦辉 时间:2020-06-18 阅读:258
架起党群“连心桥”
——威宁易地产业扶贫党群工作站工作见闻
通讯员 宋邦辉
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细声慢语聊天的几个人……这温馨一幕的背景是一面鲜红的党旗和“党群工作站”几个鲜红的大字。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威宁自治县易地产业扶贫党群工作站上演,主角就是工作站的党员干部们。平时,党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近距离了解基层群众冷暖和诉求,快速反映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把党群工作站建成了民情民意“气象站”。
据了解,威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易地产业扶贫基地临时党支部,开展党建及业务工作。基地党员采取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等方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和解决好基地务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需求。除此之外,还创新建立“党群工作站+乡镇合作社+食宿点+务工小组”的易地产业扶贫基地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对基地务工人员的管理。并通过设立服务窗口和各乡镇联络员掌握的信息,主动发现问题,了解群众困难,通过与务工群众交流,召开群众会等方式,把矛盾突出问题摸准查清、摸实摸全,把务工存在的问题解决在苗头期、萌芽期,努力使工作站成为化解矛盾的“终点站”。
近日来,威宁以党群工作站为依托,针对到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开展服务大排查行动,并建立动态服务台账,对排查出来的特殊家庭优先纳入救助项目等专项行动。并以党群工作站为征集点,定期收集汇总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务工家庭儿童“微心愿”,在团属微信公众号、网站、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等设立“微心愿”项目专栏,发动社会捐赠,帮助实现“微心愿”。
雄山街道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党群工作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划分为办公区、食宿区和娱乐区等几大板块,可容纳200名务工人员,涉及中塘、寒洞和白岩三个社区蔬菜基地务工群众。据雄山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人大工委副主任、党群工作站站长张锋介绍:“工作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负责临时党支部日常事务;并根据经营主体和党员分布情况,划分党员责任区,分别负责所属基地生产生活。在党支部引领和党员组织下,开展各类培训2场次200余人次,积极组织和带领党员队伍开展基地工期突击、促工促产,组织务工群众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观看电影、扑克比赛4场次800多人次,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和解决好务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需求。”
观风海镇党群工作站围绕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县直相关部门职能优势,定期开展培训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务工人员素质,提高了技能水平。
“参加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党群工作站的培训活动,我学会了刺绣,几个老姐姐带着我慢慢地学,从原来的不会到现在能绣一些简单的图案了,做完工都不想回家,就想在宿舍和她们多待会,聊聊天,学会更多的东西。”观风海镇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人员马桥兰说道。
“为更好的提高务工人员的操作能力及适应能力,观风海镇联合工会、团县委、妇联等部门,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民族剌绣、蜡染、民族服装等进行现场知识讲解及技能培训。”观风海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人大副主席、党群工作站站长张教立介绍说。
不仅如此,观风海镇还在党群工作站院坝内建设蔬菜展示园,将种植的蔬菜在展示园里进行小规模建设,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通过制作风采展示墙和务工活动剪影,将务工和生活的点滴进行展示,让务工人员有家的感觉。“我们在务工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就反映给基地联络员,基地联络员会及时帮助解决,我们大家对党群工作站的工作都非常满意。”务工人员冷龙友高兴地说。
据了解,威宁自治县以“党建引领、群团服务、综合管理”三个体系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整合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组织成立了5个易地产业扶贫基地党群工作站,共辐射务工群众6100多人,就地就近解决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不断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