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华街道因地制宜调结构 脱贫致富有盼头
作者:祖海雪 时间:2020-06-18 阅读:186

务工群众给白芸豆插藤杆
今年以来,开华街道紧盯农业产业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新思路,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引进农业产业发展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抱团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调出了新的出路。
近日,在开华街道和平社区,禾苗在雨水的滋润下,到处郁郁葱葱。在白芸豆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借着有利时机正在插杆。
和平社区村民李友凤,今年60多岁了,做不了重活。今年将自家3亩地流转给基地,有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自从白芸豆基地开始种植以来,她一直在基地里务工。“我在基地里务工,每天可以挣80块工钱。”李友凤说。
和李友凤同社区的村民程宗富也将自家抛荒的20多亩土地流转给基地种植白芸豆,每年除了有1万多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他在基地带工,每个月还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较往年增加了很多。程宗富高兴地告诉记者:“算下细账来,很划算。”
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如何利用好和平社区抛荒的土地,一直是村支两委比较困惑的难题。今年以来,开华街道引进远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白芸豆,通过成立合作社进行管理,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据公司负责人程军虎介绍,公司投资接近50万元种了500亩白芸豆,带动老百姓和社区党支部合作社一起种植。在股份占比方面,公司占股20%,社区党支部占股20%,贫困户占股40%,另外20%股份由流转土地的农户和合作社共有。
基地建在家门口,也解决了那些不能外出务工的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吸纳了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现在基地农忙的时候,务工人数一天能达到40多人,平均每天有20人,他们能挣到工钱,也能学到种植技术。
和平社区种植的500亩白芸豆,面积不是很大,但给和平社区产业调整带来了新思路。
程军虎说:“我们预计今年的亩产值有4800元,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作物。”
和平社区白芸豆种植,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和平社区主任助理程宗广告诉记者,和平社区将进一步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充分利用党支部和公司进行运营,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土地长出高效经济农作物,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