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领 决战脱贫
作者:李芬 宫厚军 时间:2020-06-22 阅读:275
支部引领 决战脱贫
——猴场镇印落福地格寨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引领脱贫侧记
通讯员 李芬 宫厚军
在广袤的威宁大地,一个个专业合作社凭借党组织的关怀和引领,带领贫困户创业致富。一个个家庭成功脱贫,挺直了腰杆,活出了尊严。猴场镇印落福地格寨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引领脱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支部领办,找准支点
合作社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杨华说:“在家乡建园区,一方面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我想把我们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据了解,成立合作社之初,杨华把自己的想法与村“两委”商量,决定按照“村社一体”成立威宁县猴场镇印落福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了让合作社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带动面更广,猴场镇党委靠前指导,2017年12月,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宫厚军兼任合作社副理事长,村“两委”成员担任合作社管理人员。将合作社纳入党组织统一领导和管理,构建发展共同体,正式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方式。
统筹资源,盘活经济
有了成功的“塘约经验”借鉴,合作社党支部对格寨村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客观综合分析研判,决定参照“塘约经验”模式,以苹果、樱桃等优势水果为主导产业,结合兴村强镇建设,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推动加工、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发展等,不断延伸产业链。
合作社党支部主任宫厚军充满信心地说:“虽然今年天气不好,苹果树挂果率不高,但党支部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开展林下种植草药和养鸡产业促增收。下步计划将在林下套种马铃薯,进行观光农业和产业开发,以此带动餐饮业发展和蔬菜种植业发展。”
产业链的延伸,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真正把经济盘活,让村民增收,同时提高村民们脱贫攻坚的信心。
为了达到全村致富目标,合作社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组织全村362户,整合7000多亩荒山荒坡种植苹果树,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为合作社增收提供保障。由于今年干旱严重,为了苹果收益好,合作社还组织村民把路修到了山上,牵水管灌溉。村民们不仅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还参与管理,提高了收入,增强了脱贫责任和信心。
村民耿卫华说:“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一家人入股了四万多元资金,入股了十多亩土地。每一年除了参与分红以外,在果园里参与果树管理,每一年一个人有两万多收入。”当问到党建引领的作用时,耿卫华说:“这么大一个合作社,多亏了支部的领导,村子里才有了自来水,有了硬化路。支部集中培训,我们免费学习种植技术,剩下了一大笔的培训费。”
现在,通过技术培训,打造了一支合格的种植队伍。
统筹管理,助推经济腾飞
合作社在全面推行“一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统一带领、“一公司”(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统一销售、“一经验”(塘约经验)统一借鉴、“一专家”(市管专家和高级农艺师——杨华)统一指导的“四个统一”发展模式基础上,聘请了有种植经验的本村农户和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管理团队。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服务、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为合作社提供多重保障。
猴场镇印落福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科学谋划,通过党支部统筹管理,印落福地生态农业园作为市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市级集体经济示范村。获得毕节市农业局学习践行“塘约道路”优秀试点村奖励资金22.3万元。合作社不遗余力地践行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初衷,据统计,已有362户1907人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46户184人。村民们通过入股合作社,年底参与分红的方式,增加了收入,圆了脱贫致富梦。
此外,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还将村里闲置劳动力纳入合作社经果林管理,本地农艺师针对苹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据悉,合作社技术能手每两个星期还会对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为苹果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笔者还了解到,猴场镇印落福地生态农业是杨华在威宁创建的继雪山、黑石、牛棚后的第4个标准化苹果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