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7-01

幸福——是“搬”出来的

作者: 时间:2020-07-01 阅读:164


(上接1版)
  在基地里带班的易地搬迁扶贫群众徐天会说:“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块,包食宿。罗总和我们一样都是搬迁户,他带着我们一起干活,我们心里面特别踏实,工资也基本够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我感觉很满足。”
  据悉,合作社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订单种植和销售。罗靖说:“种出来的蔬菜来统一卖给签了订单的龙头公司,设有保底价,县农投公司还给我们投了农业保险,我们只需要一心一意搞好种植,保证蔬菜品质就可以了,基本没什么风险,比较省心。”
  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生活有了盼头,罗靖一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罗靖说:“看现在蔬菜的长势非常好,明年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易地搬迁扶贫群众就业,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
  另一边,正在朝阳新城扶贫车间指导群众编织凉鞋的管理员许亚梅,同样也是易地搬迁群众,她告诉记者:“小区门口办起了扶贫车间,带着奶娃娃的妇女再也不用离乡背井外出打工了,就业就在家门口,每天早晚还能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也能照顾老人,还能给家里多添一份收入,生活过得十分踏实。”
  许亚梅家有6口人,除了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4个大人全都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实现了全员就业,她高兴地说:“全家人一天的收入有四五百块,生活还是不愁了。”
  在威宁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扶贫群众共有46565人,现已全部实现稳定入住。像罗靖、许亚梅这样“搬”出来的幸福故事不胜枚举。
  为切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威宁在每个安置小区都设置了服务站,为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社区管理等服务。
  在朝阳新城服务站,十多名工作人员正忙着电话联系小区群众,跟踪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情况,并向未就业群众推荐就业岗位。
  朝阳新城负责人唐培俊介绍:“朝阳新城安置点目前已入住3242户16406人,我们服务站主要设有就业、民政、合医、教育、社保、公安、法律咨询、党建综合服务等窗口,同时,安置点工作人员还定期走访搬迁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及时掌握基本情况,给予关心关爱。”
  据威宁易地搬迁扶贫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辉介绍,十三五期间,威宁共落实了易地搬迁扶贫群众46565人搬迁安置工作,其中有劳动力23838人。本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这一原则,把就业问题作为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的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一批、县城周边的易地蔬菜产业基地就业一批、安置小区建立手工扶贫车间吸纳一批、社区公益专岗解决一批等方式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目前,易地搬迁扶贫群众就业率达到85%左右。
  “我们一定落实、落细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搬迁群众充分就业,以更加科学的办法,更加高效的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心生活、舒心生活。”夏辉说。
  走在易地搬迁整洁舒适的小区里,赋闲在家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说着家长里短,不同的搬迁群众,扬脸上的却是相同的笑容,一样的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