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40万亩蔬菜扎根沃土 助农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作者: 时间:2020-07-06 阅读:173
(上接1版)每天就得100块工钱,食宿费也不用自己出,算下来比外面打工好多了。”
今年66岁的海拉镇卫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顾庆义老人乐呵呵地说:“党的政策太好了,不仅让我们边远山区的人搬到了城里,还引导我们到扶贫基地稳定就业领工资,一天三餐,三菜一汤,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草海镇中海社区西蓝花种植基地只是威宁40万亩蔬菜种植的其中之一。目前,全县各基地、坝区土地翻犁、种植及采收等工作正全面、快速、有序推进。
据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介绍:“全县40万亩蔬菜基地,现在翻犁土地已经是44.01万亩,种植完成36.9万亩,现在已经铺设好并投入使用完成喷滴灌系统的基地有8.56万亩,主水管道建设已经完成13万亩。”
据悉,这40万亩蔬菜基地将带动56.7万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9万户19.7万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让蔬菜基地实实在在成为威宁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威宁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充分引进江楠集团加强农产品供应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投资25个亿,在五里岗街道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线,为威宁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打造良好平台,确保种出来的蔬菜卖得出、卖得好、不积压、不滞销。
此外,紧跟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的优化品种,做到蔬菜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切实助力脱贫攻坚。
“在品种上比起去年来有所变化,今年增加了一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比如西蓝花、香菜、莴笋、小瓜等,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11月。6到8月,平均每天要销售6500吨,8月到11月日均销售量在11000吨左右。”谢洪说。
蔬菜产业发展,种得好是前提,卖得好才是关键。威宁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采取得力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强产销对接和利益联接,蔬菜采收后,将由威宁13个经营主体和贵州省蔬菜专班统一调度,通过出国出口一批、龙头企业市场消化一批、线上销售解决一批等各种有效渠道,销往省内外,逐渐树立威宁蔬菜品牌,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群众增收做好示范,助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