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7-07

帮助别人 成长自己

作者:谢娟 时间:2020-07-07 阅读:184


   离威宁县城15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家三代七口人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逾花甲,父亲是一个重度残疾人,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而瘫痪 ,双腿无法行走,靠双手拄着两块木头辅助匍匐前行,母亲是一个患有痴傻病的女人,年近四十,而三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三岁多,却还不会讲话,一个两岁多,尚且不走路,一个尚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年迈的爷爷奶奶是主要劳动力,一家人全靠着政府的救济艰难的熬着日子。
  因机缘巧合,带孩子去社区医院体检,当天遇到奶奶带着三岁多的孙女来看病,当时看到孩子穿的很脏很破,流着鼻涕,脸上只剩眼珠子再在转,别的皮肤都被黑黑的脏东西敷满了,医生在给孩子输液时,发现孩子的手因为太脏而找不到血脉,于是打来一盆水用香皂清洗干净,才输上液。孩子一直在哭闹折腾,老奶奶一直尽力抱着孩子,药水一滴一滴往孩子身上输入,豆大的汗水一滴一滴从老人额头上流下,我们作为旁人看的很心疼,都想搭把手,可是无奈来到医院的要么自己生病,要么自己的孩子生病,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社区医院人来人往,孩子们大声的哭闹,整个环境吵得要命。一个大姐开口问老人,为什么不是孩子的父母带孩子看病,而是让如此瘦弱年迈的老人带来?老人听后,疲惫的脸上,目光更加暗淡,尔后用沙哑的声音慢慢说道家庭情况。在场的人都心疼了,更多的还有惊讶,既然是这样的家庭,为何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大家都把疑惑的眼光投向老人,老人似乎也能明白,于是就说:其实村里的人也劝过我们,带我儿媳妇做手术,不要生那么多娃娃,但是,我们就是想要一个传香火的,我带着他们,累是累,但总有个盼头。老人说出了很多农村老人的心声,再穷再苦都必须有个儿子孙子传香火,不然会被人瞧不起。当天我们记下了老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从医院回来我就一直在想,老人家太需要帮助了,于是我发了朋友圈倡导大家捐赠物资,仅仅一个下午,就收到很多孩子用品,比如抱被、衣服、鞋子,甚至床上用品,大人穿的衣服,鸡蛋面条应有尽有,我和朋友开车将这些物资送到老人家,老人一家千恩万谢。我们发现,他们家所居住的环境又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房子是平方,也结实,但是房前房后,屋子里都特别脏乱,甚至发出一股恶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下脚,更别说坐一坐,老人家的儿媳妇一直蹲在屋子角落,啃着两个鸡蛋,从头到尾没有抬头看过我们,我们跟她说话,她也不理,好像听不见的样子。老人的儿子是匍匐着爬到路口接我们的,他掏出烟来递给同行的男同志,男同志摆摆手说谢谢兄弟,我不抽烟。他也憨厚的笑,说:“其实我也不抽烟,知道你们来了才去买的。”
  老人的儿子约莫四十左右,除了身体残疾之外,思维敏捷,跟正常人一样交流,还很懂人情世故,现在开一辆“大江”三轮车,偶尔也能拉倒几个客人,补贴家用。
  老人介绍,大的孙女已经三岁半了,但到现在都还不会讲话,也听不懂指令,脾气特别犟,不合心意就地上打滚,我们看到孩子脏脏的脸上,眼珠咕溜溜的转,一头长辫子贴在头皮上乱糟糟的,已经粘成饼状,我们试图跟孩子交流,但是除了给他糖果的时候,他会伸手来抢,其他交流完全无效;第二个孩子是送在亲戚家养着的,我们没有见到,第三个孩子在奶奶的背上熟睡,包了很厚的毛毯,天气热,所以捂出了汗,我们跟老人说可以少穿点衣服,用薄一点的抱被包着就可以了,老人不听劝,说孩子体质差,容易感冒。我真担心孩子会捂出痱子。这是一次特别难忘的探望,身体的坏能治好,那种心理的病怎么去疏导?
  再次来到老人家,是两个星期后,带着我们班的七八个孩子,他们在城里生活太悠闲自在,太富足了,以至于他们都不相信我给他们讲的这件事,所以我决定带着孩子们亲自来看看,一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帮助老人一家,二是通过这样的帮助,让孩子们知道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艰苦的大有人在。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会合,我看到他们书包装的鼓鼓的,问他们都带了什么,他们说都是零食,我也没说什么,在他们真正亲身经历之前我说一切语言都是白费,于是我们驱车来到村里,当孩子们走在花红柳绿的小村庄时,他们心情愉悦,甚至情不自禁的哼着小曲,还告诉我,这是一次难忘的踏春之旅。我笑笑,并未说话。到了老人的家后,老人很惊讶,高兴的招呼我们。孙子们虽然换上了我们上次送来的衣服,但是依旧一样脏,三岁多的孙女捡掉在地上的洋芋往嘴里塞,一个学生抢先一步上去夺下了孩子手里沾满泥的洋芋,并从包里掏出一盒饼干递给小孩,老人刚好搬凳子出来看到了这一幕,她说:“随她吃了,管也管不住。”我的学生们试图跟老人说不卫生的东西不能吃,可是我眼神示意了一下,他们欲言又止。坐了一会儿,班长提议大家把零食都送给这个孩子,所有的学生都响应号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食。大家商量要帮老人家整理房间,一开始我怕养尊处优的他们嫌脏,不愿做,自己动手拿扫帚扫院子,没想到学生们也加入了这个队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人的家不能说焕然一新,但至少看上去整齐干净不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老人脸上挂着的笑容,孩子们异常满足。那天下午回家路上,孩子们并不像去的时候欢呼雀跃,一个个面色沉重,好像都在思考。那天回家后,孩子们的父母跟我反馈,他们的孩子突然懂事了不少,碗里不再半碗半碗的剩饭,甚至主动承担家务,听到孩子们的改变,我心里泛起感动的涟漪,谁说孺子不可教?
  半期之后,孩子们主动找我,想再去看看那个三岁的小妹妹,还说这次他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带一些老人家用得到的东西,我答应了他们,第二次去探望,我们安排在周六,这一个天气极好,高原的风温柔的吹,高原的云悠悠的荡,高原的蓝天一望无际。我们到老人家之后,看到了院子里竟然出乎意料的整洁,老人解释说:以前由于日子过得太忙太苦,都没有想过去收拾,没想到经过我们上次打扫后,真的是家里干净了,人都精神一点。我很意外听到老人说出这样的话,很是感动。其中一个学生拿出一把剪刀和一把推剪,跟老奶奶商量,他想把那个妹妹的头发剪了,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会长虱子的。老奶奶一开始犹豫,后来孩子的父亲回来了,同意把孩子的头发剪掉,他说之前就想剪,就是没有推剪,我们听到后很高兴,在大家的辅助下,孩子的父亲将孩子一头脏乱的饼状的头发剪掉了,还给她洗了脸,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大家给小姑娘换上新裙子,小姑娘也乐呵呵的笑,在学生们的牵领下,在院子里转着圈。微风拂来,院子前的玉米穗儿发出淡淡的清香,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孩子的母亲也坐在门口傻傻地笑,这才是一个家该有的样子,欢声笑语,不因病痛而埋没了那一份快乐。我看到学生们这次书包里装的不只有零食,还有衣服,洗脸帕,香皂,牙刷之类的生活用品。
  再回城的路上,他们告诉我,去过第一次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苦的人家,以前只在谢老师口里听过,但却不全相信,他们以为我是为了让他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了教育他们,才编出来的故事,但真正亲眼所见了,才觉得自己以前太幼稚了,甚至还为了一些小事跟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殊不知有的孩子可能连家都没有。当我们为了周六不能去游乐场而跟父母斗气的时候,却不知有的孩子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这些都是他们亲眼所见后的亲身所感,我万万没想到两次实践活动竟然能让他们迅速成长,我更没有想到,他们有这么深的体会,所以说一千次,不如亲身经历一次。
  最近一次去老人家,是我们要去白马那边一个朋友家玩耍,所以顺路,就给老人孩子们带一些东西过去,走进院子,我看到了令我惊讶的一幕,三岁多的孩子看到我们到来,奔向我的怀里,嘴里喊着阿姨,奶奶说现在都会讲简单的话了,值得宽慰的是,目前看来孩子的智力并未受母亲太大影响。最小的孩子也已经会吃辅食,老奶奶穿着我们送的衣服,虽说不上时尚,但至少干净,前次我们带来种在院子里的花已经开了,顺着木栅栏开了一圈,老奶奶家里也干净了许多,基本闻不到之前的恶臭味。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神奇了,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真的太大了,我从来没想到因为我的学生的到来,会给老奶奶家带来这么大的改观,我也没想到过会因为孩子们参加过两次这样的实践活动就变的这么懂事,这就是相互成长。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