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头牛
作者:路来森 时间:2020-07-07 阅读:278
如今,谈及牛,人们口中谈得更多的,似乎是“牛肉”,而不是牛本身,涉及整体的牛,也大多想到的是肉食牛。而那些,在田间耕地的牛,特别是黄牛,又都哪儿去了呢?当机械文化,代替了农耕文化的时候,牛,就渐渐被人忘却了。
或许,只有那些从田间走来的人,还会想着它——如我。
其实,在田园风景中,最彰显田园风情的,就是牛。
春天里,牛耕,是一幅最美的图画。一人,一犁,一牛,在田间,行走在一条直线上,夕阳西下,把影子拉得长长,长长,是大地最美的一幅剪影。累了,就在田头休息,扶犁的农人,蹲在田头抽烟,吧嗒吧嗒的抽烟声,像是在咂摸春天的滋味,烟丝袅袅,在春天里弥漫,散逸,渐升渐高,是农人飞升的梦。牛,被从犁耙上卸了下来,牵在农妇的手中,在田埂上,散漫地走着,女人在沉思,牛在啃草,青青的嫩草,把牛的嘴巴也染成浅绿色,一头牛,在品尝着新绿的滋味。
清明时节,人到田野上踏青,一头牛,也会被牵到田野上,乡下人叫“放青”。有“熊孩子”,会骑到黄牛的背上,口中,还吹响他刚刚拧出的柳笛,于是,一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完美图画,就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了。
夏天的早晨,鸡打鸣后,天渐渐亮了,清清澈澈,爽爽朗朗的天亮,也唤醒了一头牛的生气,于是,一头牛,就伸长脖颈,“哞……”的一声叫响了。一头牛叫响了,跟着,村子里的其它牛,也遥相呼应,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于是,满村子里都是“哞哞哞”的牛叫声。声音浑厚,悠长,渗透进夏晨的明朗之中,让人觉得,这个夏日的早晨,嘹亮极了,透爽极了。此等夏日早晨的牛叫声,别是一种情韵:有一种田野般的辽阔感,有一种土地般的深厚感,还有一种晴空般的明净感。
山坡上,芳草萋萋,几位孩童,正在坡上牧牛。牛,自由散漫地放着,在啃草,在反刍,在游目四望——一头悠闲的牛,也是懂得望风景的。孩童们在玩耍,蹦蹦跳跳的,在草地上摸爬打滚的,一位孩童,正把自己的风筝,放飞到天空中。孩子目不转睛,凝望着天上的风筝,一头牛,也在望着天上的风筝,渐渐的,那头牛眯上了眼,它在做一个飞天的梦。
秋天里,最特色的风景,是牛车。
秋天,庄稼收获了,要拉回家。没有拖拉机、汽车的年代,使用的多是牛车,或马车。牛车,是以牛拉车,牛要夹在两辕之间,两根粗壮的车辕,把一头黄牛“标”住。牛走得很慢,牛车也走得很慢,一车庄稼,在牛车上培得高高的,牛车一走,车上的庄稼,就颤巍巍地抖动,像是一座行走的山——那是一种沉甸甸的抖动,虽抖动,却让人觉得踏实。牛拉车的时候,躬身,低头,用力,生动地演绎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意。牛车空着的时候,调皮的小孩子,会蓦然一跳,纵身跳到牛车上,牛一受惊,就回头看看,然后,继续慢腾腾地拉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牛,一回头的那份惊讶,也让人觉得好看。
牛拉牛车,缓慢行走的样子,让人想到日子的从容,想到时光的缓慢,其实,何须太急?又何必太急?一头牛,告诉你,日子该怎么过——缓慢、从容,日子才潇洒。
冬天里,牛都归了圈。牛,终于闲了下来,只在牛圈中吃草。牛圈,又叫饲养棚,饲养棚是专门用来饲养牲口的。牛,归圈后,饲养员要天天在牛棚前“铡草”,饲养员铡草的时候,牛们有时会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正在铡草的饲养员。它们是在期盼食物的尽快到口,还是从饲养员的铡草中,瞭望那个满坡庄稼的季节?一头牛,在冬天里,仍有一份期待。
冬日晴朗的日子,饲养员会把牛牵到牛棚前的场地上,晒太阳。这时,牛们会趴在地上,缓缓地咀嚼,反刍,神态安详、宁静,仿佛在做佛性的沉思,那份沉思的情状,也让人觉得美——冬阳煦煦,一头牛,在做着一个春天的梦。
而我,在怀念一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