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7-09

河边村好支书

作者:马关响 时间:2020-07-09 阅读:206


 河边村好支书
——记县人社局派驻哈喇河镇河边村第一书记锁俊龙
通讯员 马关响

  锁俊龙,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综合股股长。自担任哈喇河镇河边村第一书以来,他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努力探索并践行“扛起一个驻村帮扶责任、建强一个基层党组织、抓住一个群众工作重点、凿实一个群众致富路网、落实一个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解决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六个一”的工作方法,为改变河边贫穷面貌、助力如期脱贫、建设美丽新河边贡献力量。
 
舍小家顾大家,扛起“一个责任”
 
  2017年3月23日,即将踏上驻村行程时,事先商量好的妻子突然提出孩子刚满4岁、父母年迈需要照顾等理由,想让锁俊龙改变驻村决定,但经过深思熟虑,多次深夜里和妻子、父母解释,最终获得了理解和支持,最终还是作出舍小家、顾大家的艰难决策。
  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后,锁俊龙被派驻哈喇河镇河边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到村初期,他迅速转换角色,学习政策、调研村情,按照“一宣六帮”工作要求,认真履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职责,协调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开始了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谋划在村的新生活,带领党员干部和河边村群众奔赴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当地人常说:“哈喇河畔河边村,悬崖峭壁坡又陡。土地贫瘠没几亩,要想致富难得多。”全村543户2078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514人。
  “自驻村以来,工作常常抽不开身,只有选个周末,才能回到家里,享受久别的短暂家庭团圆生活,陪陪父母和妻儿。但看到河边村百姓生活的一点点变化,看到河边村的发展,我们总是欣慰的。”锁俊龙说。
  慢慢地,2020年河边村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在他和河边村支“两委”心中更是形成一种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打基础抓关键,建强“一个组织”
 
  锁俊龙深知抓实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初到村后,他深入党员和群众开展调研,真实了解全村干部群众对村党组织的意见建议,调动“自管委”主任等群体积极参与村里大小事务,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并按照大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求,注重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并夯实基层党建。注重组织力构建。驻村以来,严格程序和标准,发展年轻党员3名、发展对象2名、积极分子5名,为河边村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集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60余次,组织党员为群众代办事项80余件。
  注重整合资源,推行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模式,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向毕节市人社局争取合作社发展资金10万元,领办村社一体合作社以收购加工销售核桃为产业,带领49户贫困户抱团发展;指导村致富带头人创办河边村恒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约20万元在河边村种植玛瑙红樱桃,带动18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
 
抓重点促发展,凿实“一个路网”
 
  他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三率一度”(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重点工作和最终目标。走家串户,翻山越岭排查问题,追根寻底解决问题。协调社会力量募捐65000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困难群众救济。
  “当时,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硬化路,许多群众居住在山腰上,别说发展,连起码的出行都很费力。”锁俊龙回忆道。
  织好同步小康路网,是河边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是河边村最大村情,交通滞后是阻碍河边村发展的最大因素。于是,他开始积极为河边村路网规划建设建言献策,始终坚持“那里有群众、那里就必须修通致富的阳光通道”的凿路理念,并为之默默努力着,带领着群众开山凿路。
  2018年“组组通”项目开工建设后,他带领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他时常奔走在施工一线,督促施工进度,监督施工质量,处理道路建设中矛盾纠纷,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监督、参与建设。如今,河边村25公里“组组通”公路如期完成。
  在“两个硬化”过程中,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61万元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硬化庭院、串户路,实施“两个硬化”工程241户,极大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用辛苦换幸福,落实“一个清单”
 
  2020年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村第一书记的他,始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带领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班子、市县下沉干部等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认真推进“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三进三増三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坚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边查边改,即查即改的工作思路,全面全力补齐“3+1”短板。
  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养殖业已成为河边村致富产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户均养牛2.5余头、非建档立卡户200余头、黑山羊2000余只,带领群众种植花椒1000余亩、黄梨400亩。2020年,用驻村工作经费新建亮化项目节能路灯70余盏。目前,河边村脱贫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推进打下扎实基础。
  同时,按照一户至少一人参加就业培训的要求,他积极与县就业培训部门沟通并提出了依托支部创办领办的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积极有序组织剩余贫困劳动力就业。2020年,河边村105户贫困户中,有58户150人输出县外就业,12户12人输出到县内“三白”蔬菜基地就业。
  三年来,他始终走在同步小康的路上,以提高贫困户收入及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为按时保量完成脱贫任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