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扶贫女干部李华: 誓让深山开出绚丽花
作者:彭静 唐兴尧 徐书宇 时间:2020-07-09 阅读:173
毕节扶贫女干部李华:誓让 深山开出绚丽花
彭静 唐兴尧 徐书宇

李华(左二)和石板河村村支书姚文举(左一)到贫困户杨双全家走访。

李华到贫困户姜成学家座谈了解情况

李华(左二)和石板河村村支书姚文举(左一)到贫困户杨双全家走访。

李华到贫困户姜成学家座谈了解情况
从赫章县城出发,不一会儿,汽车就顺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往白果街道月亮洞村的方向行驶,沿途中,有金灿灿的向日葵花从车窗外闪过,到了山的背面,我们见到了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来帮扶赫章的李华,她正在村委会做脱贫攻坚资料,和我们简单的打招呼后她便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瘦弱的身躯透出坚毅和执着。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李华本是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调度科科长,她的职责是抢救生命。2019年6月,医院领导突然找她谈话,告诉她脱贫攻坚战场上需要她,当时她爱人正在天津出差,面对脱贫攻坚这件大事,小家的牺牲不算什么,来不及和家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商量,她便把上高中每天走读的孩子转学到全寄宿制学校,带着简单的行李赶到赫章县,根据组织的安排挂任赫章县白果街道党委副书记,联系该街道月亮洞村。到村后,她看到村委会基础设施不全,村委会门前的村民活动场所没有硬化,通往村委会的路还是泥巴路,他到村委会吃的第一顿饭是煮土豆蘸辣椒面吃,这个原本天天心系病人的医生没想到离县城不是很远的地方居然这样贫困,特别是看到许多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李华感到触目惊心,她再也顾不了初来咋到的不适应,马上投入到紧张的遍访工作中……
“把脉问诊”寻找贫困原因
遍访中,李华发现,月亮洞村没有产业,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有许多人得了大病、重病不愿去治疗,脱贫形象有待加强。发现问题后,她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到自己所在的医院去汇报,医院了解情况后,非常支持她,驻村一年来,她前后三次协调了15万元资金帮扶白果街道,资金一部分用于月亮洞村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和该村脱贫攻坚补短板,一部分由政府统筹。
目前月亮洞村基础设施齐全,村委会门前的村民活动场所硬化后宽敞明亮,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通往村委会的道路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门前的那条小河上多了一座桥,桥下一群鸭子正肆意游乐。“自从李书记来我们村,群众都很喜欢她,作为村支两委,我们是看在眼里的,她的工作很认真踏实。”月亮洞村村支部书记顾先云说。
“对症下药”推进产业扶贫
了解月亮洞村贫困程度后,李华决定在该村推行产业扶贫,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今年3 月,她和村班子到贵阳考察中药材黄精种植,考虑到该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回来后和村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反复就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等进行调研论证,通过评估风险、调查市场销售等情况后便开始种植。目前该村河边坝子种植中药材黄精200亩,惠及贫困群众35户156人。同时在集中村树林组,坡上组实施大豆、向日葵、马铃薯套种300亩,带动剩余贫困群众9户48人脱贫,可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惠及非贫困户105户542人。
“医者仁心”提升脱贫形象
在李华走访贫困户时,我们看到群众都很欢迎她,不管老人还是孩子和她都很投缘。在姜成学家,其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女儿姜敏激动地说,“李书记就像家中的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自从她来帮扶我家,经常通过微信和我联系,对我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职业选择进行指导,还把家里的情况拍成照片发给我,让我常常感觉到温暖,有一个大姐关心自己真好,感觉自己对生活很有信心”对于姜敏这样一个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孩子来说,李华对她的关心就是一种精神扶贫。走进姜敏家,到处都干干静静的,一家人有说有笑,环境变美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
来到李华帮扶的何廷亮家,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李书记非常关心我们,经常帮助我家,还给我家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现在吃穿不愁。”贫困户何廷亮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告诉我们。据了解,何廷亮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妻子杨顺香得了乳腺癌,李华曾协调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徐金华来他家做检查,打算近期带他们去看病,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李华告诉我们,她在走访中经常和群众交心谈心,只要一有空,就到田间地头或群众家中和他们拉家长,对群众嘘寒问暖,指导他们搞好环境卫生,并亲自给贫困户打扫卫生,贫困户不好意思,就主动打扫了,时间长了,家家户户的卫生都搞好了。现在只要一到该村,随处可见许多人家还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救死扶伤”彰显人间大爱
李华来白果街道不久,得知石板河村和集中村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得了大病、重病却没有能力就医,她急群众所急,及时协调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为他们看病,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贫困户住院难的问题。据白果街道办事处主任韩立书介绍,该街道很多村群众生病都爱打电话咨询李华,截止目前,李华已为白果街道100多名群众解答疑惑或提供帮助。
在李华回访石板河村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回来的杨双全家时,我们也想去看看这个被李华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人。汽车穿过狭窄陡峭远近闻名的石板河村挂壁公路,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杨双全家。看到李书记到来,杨双全的爷爷忙热情的打招呼:“李书记,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孙子可能早就没命了,我也可能跟着去了。”我们正惊讶,看见一年轻人坐在轮椅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面条。
石板河村村支书姚文举告诉我们,吃面条的村民就是杨双全,今年27岁,他从小父母双亡,目前弟弟和他跟爷爷相依为命。他从小智障,2019年2月,有一天放羊把羊放丢失了,因此被爷爷骂了一顿,他就离家出走。因天气严寒,找到时双脚已冻伤,后来逐渐发黑溃烂,已曾寻医找药,可是高昂的医疗费让他们不得不放弃治疗,直到遇到李书记,李书记表示生命至上,无论如何都要治疗,再不做手术可能人就会没命。2019年7月,在李书记的协调下,石板河村委会安排驾驶员免费接送杨双全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截肢手术,目前杨双全身体情况明显转好,30余万元医疗费非但自己分文未花,连生活费都是石板河村村支书姚文举和该村第一书记张卫红捐赠的。”
告别了杨双全爷孙两,我们来到了集中村贫困户杨金贵家,杨金贵激动地说,“谢谢李书记,谢谢集中村村委会。我的妻子罗眀艳四年前感到浑身无力,肚子疼,到近的医院检查没有明确的结果,因为经济上困难,一直没办法确诊,后来李书记协调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后才有了明确的结果,我们以后去治疗更方便了。”
“在白果街道,像杨双全,罗眀艳一样得到李书记帮助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去看病的患者还很多,目前,石板河村还有癌症患者在李书记的帮助下正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李书记除了帮助群众,还帮助协调白果街道全体干部职工、下沉干部等到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事宜。”白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武装部长杨波告诉我们。
当我们问及李华医生多久没回家时,李华的眼睛里闪出了对亲人的牵挂,但她笑着说,“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还有许多工作没做,这一次的驻村经历,在我的人生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我感到荣幸。在乌蒙山这块土地上,像我一样扎根基层的女干部千千万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尽心尽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大山后的困难群众不落一户,不掉一人,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