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高原菜园子 鼓了群众钱袋子
作者: 时间:2020-07-14 阅读:177
(上接1版)
江艳说,她的蔬菜基地全部由政府配套建设了滴灌系统。 如今,江艳的基地是越做越大,各种蔬菜长势良好,江艳告诉记者,她将加大贫困群众的培训种植技术,让贫困群众学会种植。
据悉,今年威宁规划建设7万亩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引进多家龙头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具体负责生产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易地蔬菜基地可解决周边乡镇和搬迁群众10000名就近就业,每人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工资,能够确保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三
草海镇中海社区蔬菜种植基地也是威宁规划种植7万亩易地扶贫产业基地之一,该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200亩。
目前,威宁规划种植40万亩蔬菜基地已完成土地翻犁、种植等工作,大量蔬菜正进入采收期,运到市场上销售。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威宁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也科学合理的优化品种,做到蔬菜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
“今年我们在品种上增加了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西蓝花、香菜、大蒜、莴笋、小瓜、荷兰豆等,预计可带动全县4.69万户贫困户19.7万人增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
为了解决不仅种出来,还要卖得好的问题。威宁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强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大力开展线上销售,紧盯城市消费的新变化,充分发挥贵农网、淘宝、京东、黔菜网、互联网电商等营销模式,开拓销售市场。
四
威宁7万亩核心区蔬菜走俏市场,各乡镇蔬菜基地也不甘示弱。
时下,在羊街镇西华社区莲花白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收莲花白销往外地。
该蔬菜基地负责人姜明章说,目前采收的莲花白主要销往长沙、重庆、广州等地,订单签订后由合作社组织群众装车,订货方自己开车来运走,每吨莲花白可卖700元以上。这季莲花白预计采收1500吨,目前已经销售400吨。
今年64岁的张秀珍说,她家就住在西华社区河边组,不仅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有600元收入,她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可以领几十元工资。
据悉,羊街镇西华社区蔬菜基地种植蔬菜1200余亩,该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群众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涉及贫困户80户411人,目前基地吸纳6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40万亩蔬菜基地是威宁产业革命的重头戏,也是带动群众实现脱贫增收的“大项目”。目前,威宁着力以坝区农业建设为引领,把规模连片、水源条件较好的土地集中打造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其中有7万亩是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打造的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
此外,威宁还引进江楠集团,完善农产品供应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投资25亿元在五里岗街道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线,为全县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提供良好平台,确保蔬菜卖得出、卖得好、不积压、不滞销。
建好菜园子,鼓了钱袋子。 威宁不断加大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确保全县蔬菜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让蔬菜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