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学生实现“上学梦”
作者:丁树银 张晓娅 时间:2020-07-17 阅读:165
让特殊学生实现“上学梦”
——记吴雪瑞和她的特殊学生江让桥
记者 丁树银 张晓娅
吴雪瑞和熊龙第一次到江让桥家上门送教时,刚好在村口碰到他和村子里的乡亲们。
江让桥双腿无法站立,也不会说话,用两张绿色的塑料凳做支撑帮助挪动位置。
看到老师到来,江让桥的亲戚邻居高兴地对他说:“江让桥,吴老师来教你读书了。”
江让桥笑眯眯地扭过头,显得有些害羞,然后又趁别人不注意悄悄地回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吴雪瑞和熊龙手里提着的书包、文具、点读挂画……看到了自己读书识字的希望。
教育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之一,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高校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有关指示精神,2019年9月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派教务处综合科副科长吴雪瑞驻石门民族中学担任挂职副校长,充分发挥学院的智力、人才、资源等优势,帮助石门乡基础教育提高、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到了石门民族中学后,吴雪瑞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在石门中学党支部和校行政的安排下,由熊龙老师负责因残疾失学的江让桥同学的送教上门工作,了解情况后吴雪瑞主动申请参与这个工作。
据江让桥的母亲介绍,江让桥生于2006年8月22日,生下来7天时,因为有黄疸,就一直打针、输液,先后到昭通、昆明去求医求药,但都收效甚微,一直卧床不起,后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才勉强会挪动、能下床。2016年,经相关部门鉴定为语言、肢体一级残疾。
了解情况后,吴雪瑞在线联系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博士,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在线测评和观察,专家提出两个建议:首先身体要康复,其次教授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2020年5月17日是助残日,吴雪瑞特意到毕节新华书店为江让桥购买图书、绘本、电子挂图、彩笔、书包等礼物,回到石门,和熊龙老师为江让桥送教上门。
经过多次和江让桥父母的交流和详细的了解,吴雪瑞老师详细整理了帮助江让桥的相关材料,并邀请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特教专业老师一起为江让桥做评估分析,制定了4个干预方案:身体康复训练方案、语言干预方案、基本生活技能训练方案、认知学习计划。
经过两个月共5次送教上门培训,江让桥的康复取得了明显进步。
“首先,生活习惯有很大改变,面对江让桥基本上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从理发、洗头、洗脸、洗手、洗脚、换衣服到吃饭用筷子、擦嘴等,我都亲力亲为教授,纠正之前不规范的行为习惯。”吴雪瑞介绍道。
江让桥天生舌头肥大,灵活度较低,不会说话,也不愿说话,不会手语等肢体语言,所有的交流都用“嗯”这个字的不同音量来表达。为了锻炼其舌头灵活度,吴雪瑞老师特意买了一盒棒棒糖,教他用舌头舐舔棒棒糖,并要求其母亲监督每天只能吃一颗。目前江让桥的舌头灵活度比以前有所提高,会说一些单音节,比如“吃”“要”“怕”“好”等;会用简单的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再见等。
为了方便训练,提高江让桥的腿部力量,吴雪瑞专门购买了瑜伽垫,并陪同他一起做康复训练。目前,江让桥跪起能做4组120个动作,跪走60步,挺胸收腹直跪3分钟。经过双人扶走和单人扶走、扶栏走等训练,现在能走90步,并且3分钟垫脚尖10次。
吴雪瑞从网上买了儿童用筷矫正器、握笔器等来纠正江让桥的手势,教做手操。目前江让桥已经能用筷子吃饭,握笔的姿势基本正常。
“经过送教上门教学,现在江让桥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认识1—20以内的数字,能书写0—5的数字,能正确点击挂画,能书写简单的汉字,笔画笔顺正确。”吴雪瑞说道。
因为用心、用情,现在江让桥和吴雪瑞老师两人感情很好,彼此配合默契,吴雪瑞每次交代的“课后作业”,他都能自觉练习。
江让桥的母亲介绍说,自从吴雪瑞老师“第一次”送教时叮嘱过他每天要自己洗脸、洗手之后,江让桥每天都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在沙发上练习跪起、跪走等动作,还在作业本上写作业。每次测评和训练的时候都配合得很好,也许对于他来说,接受康复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的第一次。
吴雪瑞老师表示,只要她在石门一天,她就会一直为江让桥送教一天,帮助江让桥一天天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