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底乡:产业铺平致富路
作者:陈志垚 陈逍 时间:2020-07-20 阅读:250

群众在雄鹰村白萝卜种植基地里务工
7月15日,骄阳似火,在板底乡雄鹰村党建引领的产业基地里,处处呈现出一片群众务工忙碌的身影。
“拔萝卜时人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摆放萝卜时要轻拿轻放。”
在海拔2600多米的雄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正在有序地拔萝卜、运萝卜,隆隆的耕地机和运输萝卜的卡车、拖拉机适时穿梭其间,一派繁忙的抢收、补种景象。
目前正是第一季种植的萝卜出售期和第二季萝卜抢种的关键期,为实现出售和补种两不误,基地特意每天安排200人左右在基地务工,贫困户王启英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一天还有120元的务工收入,日子真的有盼头。”当记者询问到务工情况时王启英开心地说。
在基地里,雄鹰村党支部书记陈兴龙还算起了经济账,他说,雄鹰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共种植萝卜1500亩,按亩产6吨、每吨1500元计算,预计产值1350万元左右,萝卜还远销到毕节、安顺、贵阳、昭通、昆明等地,销售不愁。
据介绍,雄鹰村党支部在2018年的12月份成立了雄鹰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的法人,并整合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等多方资源,因地制宜选品种,以市场导向、群众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种植萝卜、白菜、葵花,芸豆等蔬菜品种力度和广度,广泛参与群众对牛、猪、鸡等牲畜规模化、技术化养殖,让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品质配优化、利润最大化。
“通过合作社引领,村民可获得每亩200元—400元不等的土地保底分红,同时还可以实现群众务工增收、利益分红等多重红利,直接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为全乡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奠定坚实基础。”该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袁博激动地说。
在板底乡曙光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养鹅专业合作社,见到有陌生人的到来,一千多只生态鹅突然齐刷刷地“引吭高歌”。
“我们按照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原则,共投资28万元创办了这个生态鹅养殖合作社,目前我们吸纳了40余人次的贫困户前来务工,让他们学技术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曙光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张永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曙光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养鹅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养鹅1200羽,第一批500只鹅即将出售,按照利益联结关系,产生利益部分的60%将直接分给该村还未脱贫的140人31户贫困户。
“板底乡有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18个(其中养牛的合作社8个、蔬菜种植合作社8个、养鹅的合作社1个、光伏的合作社1个),直接或间接带动全乡8243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力度,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为抓手,不断探索‘党建+’发展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全力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正真实现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目标。”板底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