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击鼓催征战贫困 同心相向话小康
作者: 时间:2020-07-29 阅读:167
(上接1版)
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在相关部门的服务支持下,严格抓实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目前,公司员工200余人,日产锂电池10万只以上,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今年,金海湖新区通过构建更加开放的招商引资机制,精心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千企引进”企业3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2个,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今年以来,面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毕节坚持“两手抓”、确保“两不误”,提前对工业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进行谋划部署,确保各类企业有序启动复工复产,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重点产业项目440个,到位资金448.65亿元,占全年目标71.21%。
——新建项目实现开工160个,开工率75.5%,国储林、黔西凹水河、威宁江楠物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续建项目、收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目标的55.6%、60.5%。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75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4.49亿元、占年度目标52.2%。
——新增入规工业企业42户、限上商贸企业57家,新增市场主体4.47万户、总量达48.9万户,同比增长17.9%。
——十大工业产业加快恢复,实现产值73.22亿元、下降9.31%,比一季度提升12.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能源、健康医药分别增长11.01%、16.47%;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清洁高效电力、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基础材料等产业产值增速明显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总体回稳、恢复加快、势头向好的良好态势。
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受疫情影响,过完年没能出去打工,刚开始还很担心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心里没底。”日前,在七星关区柏杨林安置点日间照料中心,安置群众黄雪感慨地说,“后来在政府的关心下,我和老公来这里上班。他懂厨艺,每个月4000元,我帮点忙,每个月2500元。关键是离家就几步路,终于不用再到处漂泊了!”
民生连民心,民心关国运。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以来,毕节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全力以赴保就业,争取中央和省级就业补助资金5.3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8万人、占年度目标的73.89%。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新(改扩)建幼儿园14所、义务教育学校38所、普通高中5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比上年末增加810人;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3万人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4万人;发放临时补贴1.65亿元,惠及低收入群体206.08万人次。
——落实政策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核准延期缴纳税款7.9亿元,减免增值税税收2707万元;各金融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107笔108亿元,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惠及中小微企业1199户。
——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全市实施临时救助11.45万人次,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52亿元;实施急难救助277例,支出资金408.53万元。
——提高低保保障范围,将7.5万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困难搬迁移民纳入城市低保保障范围,其中农低保对象转城低保对象5.93万人,实现安置区困难群众低保应转尽转、应保尽保。
持续“加码”脱贫攻坚交决胜答卷
今年4、5、6三个月,在毕节的村村寨寨,随处可见广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遍访筛查的身影。
“我们就是要通过大筛查、大遍访,找出存在的问题短板,分类建立问题台账,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赫章县财神镇拉苏社区第一书记韩德红如是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目前,全市遍访筛查发现的6066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为交出脱贫攻坚合格答卷提供了强力支撑。
今年以来,毕节按照“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安排部署,紧扣市委围绕“补齐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开展入户筛查、围绕“提升脱贫形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围绕“抓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的要求,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补齐“3+1”短板。
在饮水安全保障上,已升级改造农村小水窖2.91万口,对去年以来实施的895处饮水安全工程,建立“有偿用水、计量用水、错峰供水、应急供水”机制,确保充分发挥效益;义务教育保障持续抓好保学控辍,贫困家庭学生辍学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在基本医疗保障上,对照医疗机构“三建成”“三合格”“三达标”要求,配齐村卫生室村医,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报,实现“应保尽保、应治尽治、应报尽报”。
在住房安全保障上,完成新增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主体工程建设,24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全面建成。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当前,毕节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重锤擂响的催征鼓点,是乌蒙山人立志撕掉千百年来贫困标签的最佳注脚。一个全面小康的毕节,必将如期写在900多万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