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8-06

赶考

作者:赵永富 时间:2020-08-06 阅读:247


   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起得很早。
  穿衣、刷牙、漱口、洗头,然后吃早餐,等车。
  “呜!呜!”
  汽笛声从远处打来,抬眼望去,一辆客运车正缓缓绕过村子的大湾,我欣喜着,向它招手,把车旅费付完,急急忙忙上车。当客车穿过小爬大山拐口时,我从车内向车窗外探头回望过去,娘微驼着背立在寒风中,像一尊雕像,看着客车远去,然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跟着客车跋山涉水,我终于来到大城市。匆匆忙忙找酒店,登记缴费。再去打准考证,找考场,等待第二天的考试。
  第二天,阳光似乎起得很早,从玻璃上浸透过来,我开始启程,来到考场,熟悉的教室,却是陌生的气场。窗外,一排排虫子树,在微风中闪动着光芒。一串清脆的铃声响起,大家坐定,眼巴巴地望着前台。
  教室里,静得出奇。十分钟后,“沙、沙、沙”的作答声带动着空气里的波纹,在我的耳际穿行,似乎那声音是一种急促的呼吸,把我的命运握在刀尖上,随时可以离家出走一样。
  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赶考,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失败着,至于考了什么,很多我都忘记了。
  这么多年来,一次次的失败,我却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为何要如此去夺命的挣扎,但我依然一次次赶考。每考一次,我都会尽量去消磨自己内心的疲倦和焦急。
  或许,对于我这样的书生来说,十年寒窗苦读无人文,一举成名天下知,成败就在此一朝的赶考吧。
  细细想来,我们的一生不都在赶考吗?从上小学开始就有考不完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大学毕业后,为了工作和生活,考教师证、考会计证、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外语等级证……各种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证书,我们一次次去赶考。
  当然,除此之外,一些无形的赶考也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从二十出头开始,到最后的年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考试,它需要考一个人的恒心和耐力,也需要每一天的兢兢业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友情,我们的命运,甚至我们的生命,不都一一被考着吗?
  是的,我们的这一生,正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我们一直在赶考的路上。
  个人的命运前途如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也亦如此,都在经历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赶考。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我总相信,我的一生,绝不会因为一场考试而嘎然而止。
  以前我想着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想把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存点血汗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或许,这也算是自己一种执着的追求吧。
  蓦然回首时,内心的诸多疑问夹杂着复杂的矛盾,我不得不鼓起生活的勇气,给自己提问:生活,就一定要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吗?其实,人活着,有许多种可能,没有谁非得按照特定的轨迹来生存。
  但是,不管你做什么工作,过得怎样,你得学会选择。选择悲伤和喜悦,选择时间和经历,选择自己和他人。
  在生活中,有的人天生带着狂犬病毒,希望选择盔甲,能防御那些在来自工作中、生活中,甚至于每天行走的路途中遇到的每一面阴暗,能避让那丑陋之处的凶险。当然,更希望在赶考的途中,无论进还是退,都活出自我精彩,活出美丽和颜色,活得有独特的魅力。
  其实,活着,真的不容易。
  2020年7月7日,安顺的公交车坠湖事件中,有21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37人的人生从此改写,几十个家庭为此以泪洗面,更有无数国人的心,被这场悲剧揪得很紧。
  尽管如此,那些能在困境中依然不忘初心,能在生活的淤泥中开出花的人,也许生活过得很苦,但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其实人活着,要学会拒绝无用的社交和不相为谋的认识,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坚持对自我的温柔和对这个尘世的温善,从而发出来自内心的光芒。
  我曾给自己打气,我要爱荒野上的风声,胜过爱贫穷和思考。其实,很多时候,想念终究成遗憾,我们尽其一生的时间,一直赶,一直去追寻。最后,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去定义生活的意义。
  生命和青春是有限的,而我们彼此也是有限的,在我遇见你的时刻,或许,只能是遗憾。
  你看,盛夏的夜,空气中也带有丝丝的凉意,风里又挟裹着温暖。而我独自徘徊在阳台看星星,等月亮,看远处山的轮廓,不自觉地笑了。
  这样的日子,真可谓岁月安好。我静静待着,什么也不想,直到深夜来临。黑夜没有边际,正如我毫无着落的心。我内心深处的记忆恍然就在这踱步中醒过来,针扎了似的。
  有时候,自己认真沉静下来,想想,才发现一个人默默走过了那么久,一直在赶考,一直承受着说不出的压力和数不尽的煎熬。
  这一路,遇见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自己却变得越来越沉默。很多关于伤心的事、难言的话都烂在心里面。
  或许,这一生,有些苦,注定还是要一个人承受;有些路,注定还是要一个人去走。苦累中,真正能救赎的只有自己。最后,我学会独自承受和自我消化,学会用时间去淡忘,或许才是对待心酸的最好办法。对于不理解你的辛酸和委屈、还对你冷嘲热讽的人,沉默是最好的回击。
  渐渐地,我也习惯了将生活调成静音,只是闷不作声地低头度日。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这些年,在赶考的途中,我把自己埋葬在了土里,越埋越深。
  我也越来越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
  有人说:“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是呀,我应该生长出自己的力量,揪着自己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