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捉蟋蟀
作者:小林子 时间:2020-08-10 阅读:182
儿时住在乡下,每年入秋,便是蟋蟀嘶鸣的时节。而此时,也正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我们又可以捉蟋蟀了。
蟋蟀,喜阴不喜阳,所以,在乡下,一堆草垛,一丛荒地,一块砖瓦底,一个墙洞,一片废墟等等都可以成为它的住所。也因此,在乡下,每当秋来,暮色四合时分,你便会听到一只只蟋蟀,像歌者拉响他的琴弦一样,你一声我一声“唧唧——吱吱——”地叫开了,那声音忽长忽短,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急忽缓,颇有节奏。
那时候,我总会匆匆吃过晚饭,然后约上邻居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拿上工具,带上手电筒,踏着月色四处寻蟋蟀、捉蟋蟀。
捉蟋蟀是非常讲究技巧的,稍有疏忽则必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因为,蟋蟀非常敏锐,且警惕性也非常高,只要稍微听到有一点动静向它靠近,它便会立马警觉起来,然后停下鸣叫静静聆听,判断其危险与否,如果不是危险降临,它就会若无其事地再次鸣叫,要是危险,它就会等到确认危险已经远离之后才会恢复鸣叫。
因此,在捉蟋蟀的时候需要穿上布鞋,这样,走起路来就不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此外,靠近蟋蟀时不能操之过急,需要蹑手蹑脚,一小步一小步地靠近,待辨清蟋蟀所在的确切位置后再出其不意地捉它,这样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而捉蟋蟀时最好不要用手掌去扑它,如果用手掌去扑,其一,手掌太小,很难捉到,其二,即使捉到了,如果用力过猛则会导致蟋蟀断须缺腿的,那样就不完美了,更不幸的要是正好压到它导致它当场死亡了,那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因此,捉蟋蟀需要用一种竹篾编织而成的,像酒瓶一样口小腹大的蟋蟀罩,我们称之为竹罩。待看见蟋蟀后,对准它然后慢慢罩下去,接着再慢慢收紧竹罩底部的开口,就这样一只完好无损的蟋蟀就捉到手了。
刚开始捉蟋蟀时,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只是胡乱捉一通,结果非但没有捉到一只蟋蟀,还被荆棘划破手脚的,摔跟头的,弄了一鞋子泥巴的什么都有。那时候,我们非常生气,于是随手拿起地上的石头对着蟋蟀鸣叫的方向使劲扔,可是我们还没有解恨,又拿起竹竿对着那些草垛、瓦堆、墙洞一阵敲打,本来就寂静的夜,被我们这么胡闹一番,顿时就沸腾起来了。闹累了我们就各自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晚上继续捉。
一连几天下来,我们慢慢积累了些经验,偶尔捉到一两只黑里透黄,硕大无比的蟋蟀,我们就会如获至宝地把它小心翼翼地装在一个陶罐里,喂些青草、饭粒、花生给它吃,看着它吃,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所以,每年我们最盼望也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秋季了。
时光如织,转眼已过去了十多年,如今我已离开故乡在一座小城里安了家,当秋风吹起,黄叶飞舞时,我总会忍不住又想起故乡来,想起童年时在故乡的月夜里捉蟋蟀的往事。想着想着,泪水竟不知不觉地濡湿了我的双眼,在泪眼模糊中,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此起彼伏的蟋蟀的鸣叫,那鸣叫是那样清脆,那样高亢,似故乡对我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