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8-14

庄稼人的信仰

作者:邓招能 时间:2020-08-14 阅读:203


   他跟我说,你要相信,一个人的一生,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力量伴随左右。信之,能催人奋进;反之,会让人迷惘。
  他的一生,就像匍匐在大地上的一动不动的小山那样,从未离开过一个叫做山脚坪子的村庄。四季更替,他用辛劳孕育着生命的本色,无声无息地接纳岁月在他额上刻划着越来越深的沟壑。
  他没能去欣赏城市里车水马龙的景象,没有时间来一次远途的旅行。他忙了近六十年了,如今,还忙得没有时间来看看儿子工作生活的地方。他说在家好好的,趁还能做,多做点,不给我们增添负担。
  就父亲对土地这么多年来的感情,我知道的,他是不愿意离开那些他不耕种就要被撂荒的土地。
  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家地少人多,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一年吃,为了解决家人吃饭的问题,父亲在离家四五里外的坡上开垦了一片荒地,地在半山腰,只能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进行耕种。好在,地块土肥,向阳,只要不受天灾,不论是种苞谷还是洋芋,较其它地块产量都要高一些。
  在新一轮土地确权时,为了以后不扯皮,父亲连一块菜地都没留,把他名下所有的地块一分为二,分给了我和弟弟。可是,我和弟弟都处于有地但没人种,或者是不划算不愿意种的境地。要是父亲再不种,两年就成荒坡了。
  土地不种误一春,人不读书误一生。父亲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可是,他在获取知识的路上从未停止,如今,在衣柜里,还堆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书籍,有的页面已经严重发黄,纸的底边破损了,他还视为瑰宝,舍不得扔。他说,经历多了,慢慢的,你们就会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了。
  父亲说,在他几岁时,有一次,外地人开着解放牌汽车来大队公社拉洋芋,我爷爷差点就把他送给拉洋芋的人带走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看着其他的伙伴上学去了,他只能在家里放猪。父亲向爷爷提及他想读书,我爷爷将衣兜翻了个底朝天,分文没有,示意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了,还想读书。
  后来,父亲就一边放猪,一边挖草药,卖了凑学费。到了开学报名那天,天没亮他就悄悄的起床,没吃任何东西,打着赤脚,摸索着去喊玩得要好的伙伴一起报名读书了。由于他的年纪偏大,学校只能让他直接跳到二年级。为了赶上学习,他主动向老师请教,白老师细心辅导了他,几十年以来,他依然忘不了他的启蒙老师,白老师。
  白老师是外省人,是上级选派到四堡小学来支教的知青,只身来到穷乡僻壤的地方,也挺不容易。虽然是教师,但是有时连吃饭也成问题,少不了条件稍微好的人家的救济。父亲刻苦努力,白老师也很喜欢他。但由于父亲是“地富子女”的后代,在当时是没有资格上初中的,只能到读小学。为了上初中,父亲到相邻的赫章县铁匠乡初级中学去求学,未果,他只能心有不甘的复读了一个五年级,便回家参加生产劳动了。
  离开学校后,直到二十世纪末,父亲才在威宁县城遇到他的小学老师。白老师已经调到县城工作多年了,已从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变成了容貌稳重的中年人。当他喊出,白老师,我是邓某某时,白老师先叫出了他的名字,父亲非常感动,又十分惭愧,他惭愧自己没有什么成就,对不起关心他的白老师。他告诉白老师,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
  父亲喜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拉家常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引导我们,他是一位有情怀的农民。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只会追逐名利,而是希望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该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在生命中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一家人张着口,要吃饭啊,不劳动,喝西北风。父亲常拿种地一事来说,你骗他一时,他误你一春。什么时间该松土、什么时间该播种、什么时间该施肥等等,光有勤快还不行,要按照时间节令和根据庄稼的生长周期来准确把握,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我是一个庄稼人,就要把地种好,有庄稼人的样子。”父亲说的没错,庄稼人应当有庄稼人的样子,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庄稼人。同样,一个活着的人,也要有活着的样子,不能病怏怏的,没有活力。
  时代今非昔比了,父亲说,“好些年轻人就是浮躁,以为走出去了,见的世面就广了,回来就晓得劝说我们,不要种地了,苦死累活的,一年到头来也卖不了几个钱,只要愿意出钱,什么买不到。其实,我们也巴不得好好过过清闲日子,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钱买到的也是他人的劳动成果”。
  “钱买到的也是他人的劳动成果”。一个人的一生,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力量伴随左右,信之能催人奋进,反之会让人迷惘。每当想起父亲的话,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那里去?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在我脑海里翻腾。
  正是青春年华的时候,我们为工作和知识而活着。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只争朝夕。我们不顾工作的繁重,艰苦,怀着感恩的心前进,用劳动来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活变得充实而不陷入迷惘。
  其实,信仰不是多么深奥和高大上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将人生的思考,变成一种行动的自觉。换言之,一个人,能否走得长远,终究还要靠后天培德固本,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