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东风” 扬帆幸福
作者:卯龙艳 杜应妮 时间:2020-08-24 阅读:235
借力“东风” 扬帆幸福
——海边街道幸福小镇依托招商局集团帮扶变身记
记者 卯龙艳 杜应妮

银龙幸福小镇农家乐
时下,走进海边街道银龙社区银龙幸福小镇、海边社区大江家湾幸福小镇,宽敞干净的道路两旁一家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民宿生意火爆,不仅吸引了远来度假避暑的外地游客,也成为当地市民享用美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据了解,2010年以前,这里人均纯收入1360多元,低矮的房屋,院内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呈现出一片破败景象,群众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海边社区主任江文品回忆道:“原来的青壮劳动力几乎都选择到外地打工,因为在家里土地少,种不出多少粮食,一年种来不够吃半年吃,后来搞好幸福小镇以后,社区里面有头脑的就开餐馆、开民宿旅馆,不懂经营的可以到餐馆或者民宿里当服务员,现在每家收入基本上达到人均一万元以上。”
民宿老板夏磨芬告诉记者,原来社区里大家的生活一直很贫困,即使是前几年,很多人家里都没有一件好家具,房子是低矮的瓦房,屋外院子没有硬化,道路主要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上街只能找个塑料袋子套上才不会被弄脏鞋。
曾经的银龙社区和海边社区,群众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后来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子成为“空巢村”。由于靠近草海保护区,两个社区的老百姓耕地少,且过于零散,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62亩;村民接受教育少,素质较低;低收入家庭太多,基础设施不足;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现在的银龙社区和海边社区不一样了,这里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环境优美宜居的“幸福村”。
变化由何而来?
2012年5月11日 ,招商局集团捐建的“草海·银龙幸福小镇”示范区项目开工仪式在银龙社区的隆重举行。招商局集团筹资5000万元,银龙社区规划建设各种住房圈舍面积共计45691平方米,涉及住户287户1542人。2013年,威宁自治县又投资2824.74万元,为银龙社区建设安置点1个,共搬迁住户178户,778人。完成征地50亩,移民住房主体完成165套18600多平方米,搬迁入住移民140户,612人。
2014年5月,招商局集团又捐资1000万元,同时由自治县人民政府配套近1500万元倾力打造第三期幸福小镇——大江家湾幸福小镇。该项目主要以由输血式帮扶改为造血式帮扶,由救济式帮扶转为开发式帮扶,以产业项目帮扶取代民生救济式帮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发展管理模式,改变帮扶方式,充分发掘现有特色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经济,全面打造产业增收致富,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文明素质提升,村级管理民主科学,小镇平安和谐的美好家园,提高村民和集体造血功能实现幸福小镇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促进农民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住房改造、生态旅游开发及配套服务、环境保护、农业产业调整等多个方面。
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海边街道银龙社区、海边社区打造了两个管理有序、环境优美、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幸福小镇。2016年三期幸福小镇正式验收,两社区群众人均年收入已由2011年的1360元提升到2016年的7400元,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直接受益农户383户。
银龙社区主任江文海介绍说:“目前,我们社区的人均GDP从原来的1280元增加到现在的12600元;人居环境从原来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环境美,生态美;产业从原来的单一务工到现在的旅游产业、服务业、种植业全面发展,群众就业增收有保障,现在的银龙幸福小镇,基本上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式。”
“没打造幸福小镇之前,住的老瓦房,走的泥土路,为了挣钱离开老家离开娃娃去外面打工,打造了幸福小镇以后,干净的沥青路修好了,挣的钱多了,住进了新房子。我现在在附近的农家乐打工,每个月保底都有3000元的收入。”家住银龙幸福小镇的李二菊说道。
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漂亮的“幸福小镇”屹立在草海北岸,为群众快步走上小康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车辆,透露出小镇的一片繁华。看上去,小镇一片干净整洁,院落布局合理,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