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巾帼行
作者:宋邦辉 李芬 时间:2020-08-25 阅读:228
脱贫攻坚巾帼行
——记二塘镇六名女支书事迹
通讯员 宋邦辉 李芬
按语:在当前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威宁自治县二塘镇邹敏、马敏梅、张步雪、王天菊、宋婷、朱米会六名女职工毅然接受镇党委安排,迅速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到该镇所辖的其中六个村(社区)任村支书,带领群众脱贫。她们用娇嫩的肩膀撑起了二塘镇脱贫攻坚半边天,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身份转变 为民初心不改
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全民皆“兵”,她们也不例外。作为女子,她们原本可以在镇上的单位轻松点,可是大战当前,她们放下家,放下作为母亲、作为妻子的责任与义务,毅然加入了驻村扶贫队伍。她们忘记了自己是女儿身,只带着一颗为民初心走村串户、摸排整改、补齐短板、调整产业,把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六位女支书,应该是二塘镇脱贫攻坚的一台“大戏”!在驻村的日子里,她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驻村干部”,这四个字是称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注定她们每一个投身脱贫攻坚的日子,都将是栉风沐雨、披星戴月。
她们把生活当责任,把工作当信仰,为了心中那火红的旗帜,敢于与贫困作斗争。她们以身作则,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做好摸排走访工作。如今,她们对村里的每一条小路都十分熟悉,也知晓每一户村民的详细情况。
驻村支书王天菊向笔者谈起她的一次难忘的走访经历。在走访排查中,王天菊了解到夏珍凤老人的老房子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动员老人家拆除老房。一开始老人说:“你们等我死了再来挖,我死了什么都看不见就不心疼了,这个房子是1958年建的木瓦结构的房子,现在已经60多年了!”老人已经95岁了,这个房子承载着她太多的回忆。听了老人的话,王天菊很是心疼,但是因为老人家的老房子太危险了,必须拆除。于是,王天菊蹲在老人面前,耐心地和老人聊开了。询问老人的家庭情况、人员构成等。经过耐心劝解,老人家慢慢止住哭腔,说:“我希望我的子孙都平平安安的,不能被磕着碰着了,为了他们的安全,我听你的,把它挖了吧。”终于,在她耐心细致的劝说下,让老人家同意拆除这座与她的生命深深嵌在一起的老房子。
“村里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我一度时期难以承受。可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村两委干部逐户研判补齐‘3+1’短板。面对问题,我毫不退缩,拿出年轻人的干劲和拼劲,从群众最为关心关切的难题入手,带领村支两委人员搞调查、定方案、跑部门,争取多方支持,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一项项工作顺利落实。”这是中山村女支书邹敏的驻村感触,也是所有驻村干部的工作常态,在大考面前,她们都是披荆斩棘的战士。
2020年7月1日,邹敏同志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全市优秀党员代表发言。是荣誉,也是对她成绩的肯定。
特殊岗位 展现别样风采
她们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但在村支书这个位置上,她们必须勇往直前,不退缩、不懈怠,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汗水,将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邹敏曾是“计生特岗”,今又到中山村任支书,在这一特殊岗位上,她带领一个贫穷、村容村貌不佳、没有产业的中山村村民,书写脱贫致富的赞歌。为了更好地治理村子,增强村子凝聚力,邹敏领导村支两委干部继续推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级自治”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村支两委揽全局、自管委成员挑重担、十户一体齐参与、人民群众做主人”的村民自治新格局,缩短了管理半径,提升了管理成效。群众们对脱贫攻坚政策应知应会,转变了“等靠要”的观念,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如今,走进中山村,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给人舒爽的感觉,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今年以来,中山村规模化种植色素辣椒590亩、乔化苹果220亩、核桃240亩。在微风的吹拂下,红彤彤的辣椒摇曳着,如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听不到从前的村妇争吵、看不到慵懒的村民聚集晒太阳,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要趁脱贫攻坚之势大干一场。
积极响应政策,投身脱贫攻坚战的王天菊。自担任村支书以来,她坚持吃住在村,扎根明洞,和村民结对认亲交朋友。2019年底,她带领明洞村党支部精心谋划,抓住低效农作物种植调整机遇,流转488.115亩土地作为滇杨育苗基地,育了200多亩滇杨苗,因疫情影响,剩余滇杨苗无法运来的情况下,积极联系党委镇府领导,启动预案,把剩余200余亩种植南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云雾山合作社种植212.29亩南瓜,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她还清楚地记得,刚来明洞村时,村民们总认为她一介女流,担不起带领全村村民脱贫的重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村民的看法。
“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基层群众是我们的职责。”这是马敏梅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为解决村里的难题,补齐贫困户短板,为落实动态管理要求,更好地完成“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任务,马敏梅带领村委会班子做到“应扶尽扶”、“应纳尽纳”,立志要带领全社区创业增收。
邹敏、王天菊、马敏梅……她们都是二塘镇奔赴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女支书,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争当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苦乐如歌 一路铿锵前行
“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攻坚工作到了最后总攻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闪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紧抓最后‘窗口期’,尽可能多地发现和解决“3+1”短板、产业发展、就业务工、兜底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达到退出标准。同时,积极做好受灾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的摸排和监测,及时汇报,确保受灾群众不因灾致贫返贫,用实干的业绩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七一表彰大会那天接受采访时,邹敏如是说。
面对脱贫攻坚战,沿海社区驻村支书张步雪说:“我尽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取得的成绩与上级的要求,与村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决心把工作进一步做实,把实事进一步办好,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千方百计与时间赛跑,无悔青春,无愧人民。”
自任明洞村支书一年多来,王天菊与家人聚少离多。她坦言:“尽管父亲因胸膜炎腹水住院一个月我没去看,年幼的女儿哭着央求别走的心痛也暂且搁置一旁......”她总是争分夺秒,抱着必胜的决心,投身脱贫攻坚战,党支部建设、带领群众补短板、发展集体经济,她一样都没落下。
新合社区村支书马敏梅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了解民情,她不断加大走访排查力度,时时奔走在贫困村里,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让驻村工作队员吃上时鲜蔬菜,她带领驻村队员一起上街选购蔬菜,让大家在新合社区感受家庭般的温暖,却常常抽不出时间回家照顾患病的老人。
……
脱贫攻坚战正酣,乡村振兴也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没有胆怯、没有退缩、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大战”中,荣誉光环下的邹敏、积极探索的张步雪,以及王天菊、宋婷、马敏梅、朱米会,她们敢于直面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披荆斩棘。她们正在脱贫路上带领她们的“家人”一路向前。她们,在脱贫攻坚战中认真、努力,挥洒汗水的样子,才是当今女性最迷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