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八要素” “茭”出丰收卷
作者: 时间:2020-08-26 阅读:163
(上接1版)
“来这边务工,每天90块钱,负责给茭白打芽,这些活路很轻松。”村民丰乔莲说。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销售茭白有现金,发展茭白产业让群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同时,大新村还引进养殖企业发展茭下养鸭项目,形成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形成1+N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茭白田中养鸭,鸭子在茭白植株间取食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茭白的肥料,这样既可减少化肥用量,又消灭了一些害虫与杂草,减少治虫除草次数,形成茭鸭相互依存、共同生长发育的复合生态效果。今年上半年,已经售卖7000多只鸭,再加上鸭蛋收入,有一个不错的收成。”贵州山里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文海龙说。
建冷链物流 让茭白“走”得更远
长顺、惠水的茭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平塘茭白产业也已初具规模。2019年黔南州茭白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就在平塘县举办。
平塘县2017年引进企业在者密镇六硐坝区发展茭白种植,如今种植面积从1500亩发展到8900亩。
眼下,平塘县平舟镇京舟坝区150万斤茭白已经全部销往江苏、浙江、上海,基地正在加强茭白田间管护工作。“现在每天大概有40到50个工人在基地施肥、除草,为第二季茭白丰收作准备。”正在给务工群众进行技术指导的平塘县天之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张子陆说。
第一季采摘完后,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京舟坝区种植的美人茭匀浆速度变快,第二季在9月中旬就可上市。
“第二季平均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80%在贵州就可以销掉,20%销往浙江、湖北等地。”张子陆看着长势良好的茭白说。
产销对接是农村产业革命的关键一环,这个环节做不好,利益联结就无从谈起。
在推动茭白产业发展上,平塘县根据茭白采摘期短、存放时间短的特点,积极打造冷链物流,让茭白“走”得更远。
截至目前共投入1812万元,分别在平舟龙兴,者密六硐、四寨,大塘安置区,金盆街道三棵树建茭白冷库5个,共计库容量8340吨。
因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耗电大,南方电网平塘供电局还在茭白生产区实施电网升级改造,累计架设线路2.3公里,增容变压器3台340KVA。同时还制定应急发电保障方案,确保冷链正常运行,为茭白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茭白产业是黔南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实践,也是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州坚持以500亩以上坝区为载体,补齐农业设施短板,促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黔南州茭白上市已达5.14万吨。4.04万亩茭白汇成绿色的海洋,让5862户农民人均增收3200余元,“茭”出了一份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