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8-26

水与土的情愫

作者:建行大学贵州省分行分校 供稿 时间:2020-08-26 阅读:224


 水与土的情愫
——建行大学贵州省分行分校威宁小分队学子下乡实践纪实



建行大学贵州省分行分校威宁小分队


  “远方的亲戚,四方的朋友,才来就要走,为何这样忙。”
  彝族同胞的歌声在学子耳边久久回荡……
  2020年8月11日,建行大学贵州省分行分校组织的“金智惠民——乡村振兴”下乡实践学子们再次出发,进山探望“老朋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威宁,作为贵州整合省市县三级力量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整县帮扶的对象。自2017年以来,建行贵州省分行出资金、输人才、送技术、理思路,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助力威宁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有了,“扶志”和“扶智”更不能落下,贵州省分行分校“金智惠民”工程连续两年延伸到威宁的田间地头,让数百名学子将知识与热情送往乡村一线。
 
 
  踏着晨曦,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行进,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由海拔1100米的贵阳抵达2200米的威宁,虽然阳光令人目眩,但阵阵微风轻拂过身却使人并不感觉燥热。实践小分队的成员除了来自各地高校的优秀学子,还有建行曾经资助的贫困学生,其中不少同学来自威宁自治县贫困家庭,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参加了此次下乡实践活动。
  远远望去,能看到一排排货运卡车停靠在场地边缘长长的平台边,平台上,一拨拨着装朴素的人们正在忙碌地分拣着蔬菜。这是威宁县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繁忙时的情景。
  “我是暑假过来打工的,想尽量自己挣一点学费。”小文是贵州民族大学大二的学生,她边说边腼腆地笑着,“刚从村里搬到城里来,就住在附近,到这里比较方便。”威宁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小文成为了6万余名搬进县城的贫困民众之一。
  “现在去外头打工也不好找,到这里打工除了解决收入问题,也能照顾到家里面。”张大姐告诉协助包装蔬菜的学子们,自从去年物流园修建起来,她身边许多朋友都过来做活,比起去外地打工,更多人选择了就近就业。
  据威宁县农投公司负责人介绍,建行贵州省分行创新推出的“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的新金融产业扶贫模式,让农业物流园有了全套的冷库仓储、运输设备,还帮助开发了广州、海南、甘肃等成熟的下游市场。物流园除了为大量本地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让上游的农户、合作社种植的作物有了销路。
 
 
  走进威宁县江楠育苗基地,学子们学习了解现代高效蔬菜育苗中心为威宁县蔬菜产业提供的“加速度”。育苗基地的成立和扩建,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工人们都说,现在大伙下地就干活,出门就有钱赚,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离开育苗基地,学子们来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参与实践,大伙儿一个个撸起袖子,跟着村民们学松土、插苗,一边劳作,一边为村民介绍金融和卫生知识。
  “虽然我们威宁外来人口少,本地疫情风险低,但叔叔阿姨们要牢记,在人口聚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
  “对于疫情,要不信谣、不传谣,学习科学的防疫知识,做好自身健康卫生防护。
  学子用心讲解、村民认真听讲,年轻的“老师”们还就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查询打印银行流水、如何识别假币等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答疑。
  在广袤的甘蓝地里,学子们帮助农户将甘蓝一颗颗采摘、一筐筐背篓背上了货车,结束了一天的实践活动。
 
 
  板底乡是威宁的6个极贫乡镇之一,这里的新华村,又是一个“贫中之贫”的村落。第二日一早,从威宁县城出发,一小时的车程之后,队伍抵达了板底乡新华村。公路的一侧是绵延翠绿的群山,而另一侧,顺着石坡往上走,便到了板底乡的村委会和卫生所,沿途能看到建行捐赠修建的公厕,和一排排崭新的路灯。
  说到路灯,不得不提起建设银行到新华村定点帮扶的驻村干部何登亮。今年已经是他驻村扶贫的第三个年头,为村里带来了急需的物品、资金,修起了公共厕所、文化广场、小学食堂,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村民们提起他来,都喜笑颜开:“何登亮来了,灯就亮了”。
  何主任带领学子们在卫生所门前的院坝里摆上讲桌、小板凳,邀请村民们纷纷入座,并由本次下乡队伍里两名专业学医的志愿者,为村民测量血压、讲解卫生知识,亲切地关怀乡亲们的身体状况。
  “建行帮助建设村容村貌,现在大家生活都更加便利,卫生条件也越来越好。” 
  “除了物质支持,以何主任为代表的建行扶贫干部、志愿者经年累月诚挚的付出也让村民一些陈旧畏难的想法发生了改变。”王美超是2018年考上大学并接收了建行贫困学生教育资助的新华村村民,她也报名参加了本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我和其他三位同学一样,被这样的奉献精神触动,决定要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讲解完卫生健康知识,学子们来到村委会,由何登亮同志为大家上一堂特别的党课。何主任讲述了这两年多来,在人民政府、建设银行等政企合力对口帮扶下,新华村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并预计在今年十月能够成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正是在建行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农村土壤愈加美丽富饶。”
  “我把他乡当故乡”,对何登亮来说,新华村就是他用时间、汗水和心血堆积修筑成的“故乡”。何主任告诫学子们,身为共产党员,要提高政治觉悟、发挥带头作用,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服务人民、带动人民,才能够真正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威宁县板底乡新华村驻村书记张春鑫深有感触的说到:“建行大学的学子们来新华村开展实践活动,让青春为梦想绽放、为梦想担当,建行的这个活动很好!”
  “不得不走咯,请举杯中酒。
  月亮星星送你走,
  月亮星星把你送,
  愿一路平安。”
  在彝族同胞透亮温暖的歌声中,学子们踏上了返程的路。
  此次下乡实践活动虽暂告一段落,却也引来了学子们无尽的思考——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新金融的引水灌渠,更需要新青年的知识、责任和理想来反哺家乡。建行大学携手更多有志青年踏上乡途,饱含怀土之情愫,在这片土地上,刻下一道道希望的足迹。(建行大学贵州省分行分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