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海镇:打造一村一基地为脱贫攻坚助力
作者:文旭 黄维 张信明 时间:2020-09-02 阅读:180
在脱贫攻坚战中,观风海镇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力打造一村一基地,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为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添动力。
走进观风海镇沙子村的万寿菊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万寿菊花团锦簇,把村落装扮一新,黄灿灿的一片,仿佛染上了阳光的色彩。基地一角,村民们有序地排队领工资,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到手的720元钱,村民罗菊花开心极了,她告诉记者,从六月份她就开始在基地里来务工,出门十几分钟就可以找到活计做,工资按天计算,多劳多得,不拖欠,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们六月份就来这里做工了,我家到这里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在基地里面干活,很开心。”罗菊花激动地说。
正如罗菊花所说,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大家出门就干活,下地就有钱赚,钱挣到了,家也顾上了,一举多得。
据观风海镇沙子村瑞祥合作社菊花基地负责人白云介绍,基地面积500多亩,涉及农户300多户,全村的百姓几乎在基地务工,其中贫困户一天有50人至60人,工资是80元每天。
基地的建设,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搭建了就业平台,时下,正值菊花采收季,用工量也不断增多。
白云说:“我们这两天正在忙着采收,用工量很大,我们都是优先让贫困户进来采收,我们每个月支付的工资在10万元至20万元。”
村里建起了基地,村民直接受益。在箐口村的香红薯种植基地里,红薯、辣椒长势喜人,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基地,自己又到基地务工,领工资拿流转费,收入双倍增加。
聊起在自家的土地里务工拿两份收入,69岁的石安贤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乐呵呵地说,以后要好好的在基地干活,多挣点钱,把日子过得幸福一点。
石安贤高兴地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把年纪在这里和他们管理一下红薯,除一下草,我们是很高兴的。10亩土地,一亩600元钱,流转给他们栽红薯,现金都拿到了。我在基地做工,80元一天,烟茶钱生活费也有了。”
贫困户赵福尔长期在基地里务工,采访中他感激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村里建基地稳就业促增收,还一日三餐,管吃管住,实现了就业和生活双保障。
像石安贤和赵福尔这样在村基地里务工挣钱的村民还有很多,大家齐心协力发展产业,苦干实干努力赚钱,产业丰收了,自个也增收了,一起向脱贫致富阔步迈进。
云南田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箐口村香红薯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选高说:“辣椒预计在9月、10月左右就可以采收了,红薯上市时间跟辣椒差不多,辣椒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1.8吨到2吨,价格是4000块钱一吨,红薯产量按现在的长势可以达到2吨到2.5吨,平均每一天带动贫困务工人员在250人左右。”
打造一村一基地,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大实惠,大伙成功从一个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按时领工资和流转费,甚至吃上了技术饭,日子越来越幸福。
据了解,观风海镇今年纳入全县70000亩易地扶贫蔬菜基地的面积达到了1.3万亩,务工人员达到了11万余人次。同时,该镇还因村施策,在新明、沙子、果化等五个村全力打造一村一基地,强产业、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
观风海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员封海说:“一村一基地总面积1700余亩左右,主要种植的有万寿菊,还有青菜、番茄以及白菜。采用‘龙头公司+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这种模式,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务工收入1000多万元。”
为确保产业发展好,助力脱贫效果好,观风海镇还积极在利益联接和产销对接上做文章,让产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