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9-11

黄登洪: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逆袭

作者:蒋明红 黄维 徐凤鹃 时间:2020-09-11 阅读:182


 

黄登洪查看黄桃

  初秋时节,走进石门乡新龙村,薄雾缭绕,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通村公路串联起两旁参差错落的民居,一个个院子或花团锦簇或瓜果飘香,勾勒出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图景。
  在黄登洪的黄桃基地里,金黄色的黄桃挂满枝头,记者见到黄登洪时,他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黄桃。
  2014年,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中,黄登洪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贫困户后,黄登洪没有坐享政策,“等、靠、要”,他先是外出打工,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黄桃的口感极佳,便计划着在家乡种植黄桃。说干就干,2015年,黄登洪便回到新龙村,开始黄桃试种。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日子,黄登洪说:“我原来一直在外面打工,有一次到郑州果树研究所那边出差,一帮朋友叫我到郑州果树研究所去采摘桃子,到那边去我发现这个黄桃的口感特别好,在当地很受消费者喜爱,很有市场。后来辞职回来,我就把我们新龙村的闲置土地流转过来,开始种植黄桃。”
  创业之路向来都是一波三折,黄登洪在最初的创业历程中并不顺利,黄桃试种效果并不理想。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黄登洪变得更加坚强,他不断找专家咨询,学习新技术,经过几年的学习,黄登洪的黄桃开始挂果,迎来丰收。
  黄桃有了收成,黄登洪便不安于单单种植黄桃,他开始继续流转土地,种起了梨和烤烟。
  “今年的黄桃收成比较好,每亩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除了黄桃之外,还种了梨子和25亩烤烟。黄桃、梨子、烤烟总体的收入在20万左右。”黄登洪说。
  新龙村常年云遮雾绕,山大沟深,资源匮乏,农业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前些年只能种点荞麦和洋芋,产量还很低,群众增收困难。全村443户17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22户97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是石门乡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黄登洪的黄桃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和用工形式带动当地农户和贫困户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
  “黄登洪的黄桃基地是2015年建成的,自2015年务工返乡以来,黄登洪夫妻二人将所有的务工积蓄投入到基地里,到现在已经坚持了5年。他的黄桃基地目前已挂果的有100亩左右,整个黄桃基地规模在200亩以上,他共流转了全村18户农户的土地,并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在黄桃收成的季节,一般有5到6名贫困户在里面务工。”新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胜告诉记者。
  勤俭生富贵,懒惰出贫穷。黄登洪朴实勤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己不断摸索,从贫困户变成了全村的致富能手,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