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来电话了
作者:邓招能 时间:2020-09-24 阅读:272
他人的电话不接可以,老汤打来的电话非接不可。老汤除了享有五保户、贫困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专属“名片”外,他还有一张“护身符”,他是我联亲包保户,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便有了这么一层特殊的关系。
几年前,老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亟需脱贫。脱贫需要帮扶,根据组织安排,我成了成千上万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开启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我根据包保户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措施既要符合实际,又要科学可行,能落地见效。一句话,就是要让老汤他们增加收入,生活有保障,过上好日子,不拖小康的后腿,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提到扶贫,老汤心头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赤裸裸的物质给予。如实地说,近年来,像深河沟这种鸟不拉屎的小山村,尝到物质扶贫甜头的也不光只有老汤一个。有阵子,村里甚至出现了装穷、等穷、要穷,争当“穷人”的现象。更是传出了:“要穷穷到底,国家好管理,要穷穷到住,国家好照顾”等等,一些看似扯淡的话语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政策执行出了一些毛病,导致这种“想穷”的社会现象出现,这与“输血式”的扶贫不无关系。这种病症在老汤心里扎下了根,甚至长出了戴上“穷帽”的思想追求,不用双手劳作就能换来所谓的“幸福”生活。
从老汤身上来看,前几年,国家出钱帮他进行了危房改造,一个人住进了近40平方米的安全住房。后来,村里通过一事一议工程,硬化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也相继实施完工,就连他家的院坝都给他硬化好了。年满60岁,他每月还能按时领取养老保险。民政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他从未间断过。最近,听说上面要帮助贫困户进行“三改”(改厨、改厕、改圈),老汤就守在家里,电话四处打探,盼着,等着,这种好事哪能错过。一账算来,老汤享受的待遇着实让很多人眼红,嫉妒,甚至不满。
当然,任何事情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其他人也不该评论老汤的穷或富,是与非。在我看来,老汤和他人不一样。首先,老汤的身份和他人不一样。老汤是五保户,这就让老汤要比其他人多了一个符合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条件。其次,老汤赶上了好时代,强大的国家成了老汤过上好日子的后盾。再次,老汤这人懂时事,总会牢牢的将党的话儿记在心上,嘴上总是不会忘记党的关怀和他人的帮助。
平时,我们走亲窜戚多多少少都会买点手礼,羞愧于两手空空的进门。原本没什么瓜葛,各走各路的老汤,一下子成了我的包保户,我们之间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比亲戚还亲戚。面对贫困的亲戚,我总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撒手不管。于是,在开展联亲走访中,本就捉襟见肘的我,也时常自掏腰包花个二三十块钱买点水果之类的手礼带给老汤,并多次联系有关部门,争取了一些大米、油等物资对老汤进行临时救助。一来二去的,我和老汤也成了朋友,成了“亲人”。我们之间的关系还算处得不错,老汤遇到困难,他不找村里解决,干脆就直接打电话给我。就我的工作而言,老汤是口口声声的赞扬,非常认可,要是检查组来问满意度的话,准是三个字“没说的”。
走访多了,深河沟的人我都能叫上名字,成了熟人。有人跟我说,老汤这个人有地不种,好吃懒做,不但“等靠要”思想严重,还学会了一套花言巧语,迎合上级。也有人说,老汤这个人,最好直接送到养老院算了,在那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他这样的人用不着麻烦我们。对于群众说的话,我作为公职人员,就要辩证的去对待,既不可全信也不可全盘否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方面,我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想法;另一方面,我要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要发展致富,光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还不够,还要自身谋求发展生产,增强想致富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俗话说的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后来,我被抽调到了城里工作。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走访老汤的次数较之前确实减少了些。但我还是按照要求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时常通过电话联系老汤。
记得那天是周末,老汤来电话了。问我哪天下去,好在家里等我,怕我去时遇不到,听到老汤说这么暖心、动听的话,我挺感动的。我一是一、二是二的给老汤解释了,近期没有走访他的原因,还恳望他理解,同时,我也给老汤说了,我包保的还有好几户,都需要时常去走走,我没有交通工具,加上路程也远,得很早出门一天才能走得完一遍。老汤说,他能理解,感谢上级的关心。寒暄了一阵,老汤直接说,“你下来时,给我带一袋米来,我家里的米快没有了。”我听着老汤带有命令的口气,心瞬间有如针刺的痛。可是,不愉快的话到了我嘴边,要迸发出来时悄无声息的咽了回去。我假装啥事也没发生,回答道,没问题,我争取尽快抽空下来,来时提前给你电话。老汤好的一声,直接挂断了电话。
周六,我走访了老汤,送去了一袋米。院坝上,老汤感谢了我,老汤也感谢了上级,感谢政策这么好。
为了老汤高兴,为了老汤说一声好,为了老汤说一声满意。我得加班加点的完成手头的工作,抽空多去走走,去拉拉家常。老汤需要我经常去。不然,是我丢下了老汤。老汤相信,我是代表组织去帮扶他,我给他的一切帮助都是上级给的,他想要和需要的时候都能如愿以偿的,是理所当然的。
换个角度来看。老汤,还算身强体壮,至少像他这个年纪的广大农民,还在种地、干活,身体力行地为生活忙碌着,品尝着辛苦换来的甘甜。要不是遇上特别严重的天灾,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成问题。而现实是,老汤被“扶贫”包养了。老汤知道他是新时代主席最牵挂的人了,他相信上级,上级不会丢下他不管的。因此,不管怎么忙。只要老汤来电话,我都会认认真真的接听。尽管我知道,老汤来电话是求助,也是指令,但我还是不会冷漠他,因为冷漠老汤就是冷漠群众。我知道,做群众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哪怕他一次又一次的不理解,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本着初心去做,终有一天,他会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