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9-25

国庆中秋喜相逢

作者:戚思翠 时间:2020-09-25 阅读:217


   目光掠过台历,惊喜地发现2020年的国庆中秋同日辰。中秋节与国庆节是中国人的两个重大节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这个双节撞在一起,真是喜上加喜!
  我是1963年出生的,记忆里,国庆与中秋同日已有过两次,1982年和2001年,今年第三次。1982年,恰逢国庆节与中秋节碰个正,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家分到两亩多粮田,担任生产组组长的父亲还首当其冲承包了藕塘和鱼塘,日子日益红火,并将草房翻盖成又高又大的砖瓦房。国庆前夕,我自厂下班回家,祖母一行提前从上海回来了。只听上海二姑父说:“乖乖,改革开放才几天呀,农村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不,外婆非闹着要回来住……”。那日,父亲像忙年一样迎接这重大节日,不但做红灯笼,还插上生产组里的五星红旗,起早去集镇买了很多菜。母亲像备年夜饭一样,炸肉圆、炖肉、煮鱼、做月饼、摊面饼等,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爱发牢骚的母亲,一下子变得喜笑颜开、温柔大方。她还透露说:今年每人一只月饼!
  晚上,父母与姑父母四人都喝了二锅头,他们高兴得像一群孩子!党员母亲还高声唱起了她平时最爱唱的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二姑也跟着哼唱。父亲与二姑父更是杯来盏往,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最后俩人都嘟囔着:“今天真是难得的大喜日子,既是国庆节又是团圆节!如果没有毛主席,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如果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2001年,也是国庆遇上中秋。那时,我已在城里成家立业,居住单位家属区。“三班倒”的我们虽然没有放假,但那天我恰逢休息,孩子他爸是早班。单位大门口,红灯笼,国旗早早挂上,同事们面带微笑,那种节日的喜庆氛围,满大街都是。待先生一下班,就开摩托车载着我和儿子回乡下过节。那年,我的老父亲还健在,听说我们中秋要回来过节,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丫头回来过节呢。父亲一早去菜场买了很多菜,我又带了些菜和月饼,结果将冰箱塞得满满的。而小镇的每条街上因单位、企业放假,到处是接踵而来的人流,到处挂着迎国庆中秋的大幅标语。商场里的中秋货品及中秋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月饼让人眼花缭乱,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在任何年月都是不可缺失的中华习俗。人们以月之圆,饼之圆取团圆之意,亦寓意着游子思念故乡、亲人之情。
  晚上,父亲早早在老屋门口摆了一张大方桌,上面摆满了各种敬月食品:月饼、子孙藕莲、花生、栗子、苹果、梨子、菱角、葡萄……还有我儿子最爱吃的北京烤鸭、盐城藕坨子等。那天,月亮显得格外大、格外圆、格外亮,父亲还请来几位老邻居一起聚餐、赏月。皎洁的月光下,风儿轻唱,蟋蟀弹琴,10岁儿子一蹦一跳,黏在父亲身边左一个外公右一个外公地欢叫着,父亲乐得合不拢嘴。饭菜的美味、瓜果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在歌声中飘散,在笑声中荡漾……那次,父亲又喝高了,举杯对明月:“老太婆啊,今天又是国庆中秋日,你在天堂还好吗?干杯!”
  今年,又逢国庆遇中秋,我们已居住苏南城十年,父亲离世也十年整!每年中秋单位发月饼,我总会想起儿时与父母家人一起共度团圆节的幸福场景,还有那个外皮焦黄、饼中间有个红色方印的猪油芝麻红糖月饼,每只二两粮票、两角四分钱,小小的月饼大家却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