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9-27

为贫困农民看病的中国基层医生

作者: 时间:2020-09-27 阅读:158


 (上接1版)
  三楼有一间扶贫办公室,墙上挂着石门乡地图,写着“脱贫攻坚作战图”。各村都用颜色标出来,黄色表示慢性病。金佳华说:“女姑村最麻烦,它最大,有3000多村民,难管理。”
  各村病人的档案层层叠叠放在柜子里。孔令徐医生指着一摞说,这些是确保脱贫的重病人档案,其中有精神病确诊在管的73人。
  乡镇这个级别的卫生院,也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毕节柏杨林街道卫生院有卫生技术员37人,门诊量一天200多人次。
  “我们能看一般的病。急症的,先在这里急救,再转走。7月份急症转走的有160多人,有心梗、脑梗、肠卒中等。”路蒲华副院长原先在团结乡卫生院工作。
  29岁的李万勇毕业于遵义医学院(现为遵义医科大学),在毕节市一家医院工作一年后来到这里。他说:“安置点的病人大都是山里来的,比较好沟通,不像城里有的病人,自己不懂医,但他会采用网络搜索引擎上的信息,试图‘教导’医生。”
  他说,这里医生少,因此经验丰富很重要。“以前,我只看外科,在这里内外妇儿都看。”
  墙上有两面锦旗,一面是80岁的罗永贤送的。“他的小便解不出,院长和我经常去给他换尿管。”李万勇说,由于常去社区,这里居民基本都认识。
  乡镇卫生院以上是县医院。条件较好的是云南昭通市镇雄县人民医院,它正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办医。院里也设了贫困户绿色通道,连周边县城的贫困农民也来看病。
  利用扶贫资金,门诊部建起了现代化的四层楼。这是云南省少有的一家县级三级医院,硬件不输一些大城市的医院。
  胡翊院长介绍,医院有医务人员1476人,去年门诊病人87万人次,住院8.2万人次,住院病人中危急患者占比39%、危重患者16%。
  二楼的专家门诊处,省肿瘤医院院长正在义诊,他带来6人团队。病人排着长队。
  医院远程教学中心里坐满医生,他们认真听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的远程授课。远程会诊中心里的医生则与华西医院进行远程疑难病讨论,屏幕上显示出颅脑的图像。
  这家医院一天可以安排100台手术,它拥有云南最大的县级重症监护室,共32个床位。
  胡翊说,医生里面,大学一本以上占90%,这是一支专业扎实、团结向上、怀有梦想、行动力强的队伍。
  他说:“因病致贫,是农村最大难题之一。通过医疗扶贫,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这样就好得多。”
  ·新华社贵阳/昆明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