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09-30

今年中秋国庆这样过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20-09-30 阅读:229


 今年中秋国庆这样过
——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工地上中秋国庆团圆的幸福故事
通讯员 方国俊


塔吊夫妻档丈夫赵德龙和妻子陆国凤每天上班前互相嘱咐安全

  一个月饼,一张电影票,一次聚餐……不要以为如今的工地建设者很死板,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也懂得浪漫。在工地上一家人过中秋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为了让他们过一个温馨难忘的节日,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组织开展了“月饼温暖异乡人”活动和中秋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远在异乡的建设者也有家的味道。而远在他乡的亲人在工地上和建设者一起过中秋节,一个个中秋团圆的幸福故事就在眼前。
 
就想一家人在一起
 
  云城尚品项目B地块B2号塔吊,见证了赵德龙和陆国凤在工地上的甜蜜生活。
  赵德龙,今年41岁。妻子陆国凤,今年28岁,家住云贵高原乌蒙山深处的威宁。丈夫过去一直从事塔吊司机工作,陆国凤过去在家照顾孩子。“就想一家人在一起……”陆国凤主动充电考取了塔吊指挥操作证,从2019年5月份开始,夫妻俩就工作在B2号楼塔吊。如今,B2号楼已经建设到了19层,拔地而起的高楼也见证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早上6点起床,6:30分参加班前安全教育。早上7点,爬上塔吊开始一天的忙碌——这是赵德龙、陆国凤夫妻俩每天清晨的上班时刻表。每次上塔吊前,丈夫总要给妻子系好安全帽帽带,夫妻俩的一句“慢一点,注意安全”早已成为了习惯。
  上了塔吊,赵德龙就是一个快而准的塔吊司机。他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信号工的指挥操作,原则性很强。“我在塔吊上面操作,陆国凤在地面上指挥,她就像我的第二双眼睛一样。塔吊下面那都是工人,一个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夫妻俩始终透着股认真劲儿。
  从贵阳到威宁坐火车需要5到6小时,而且每天有3趟直达火车,回家也很方便。工地上很多湖北、成都和重庆的工友。赵德龙夫妇主动顶班,好让他们回家团圆。同时,他们也和孩子商量好了,到10月6日工友们返岗后,接孩子到工地上来和他们团圆。他们也将带着孩子去青岩古镇、甲秀楼等风景区玩耍,这也是父母和孩子彼此间中秋节的最好礼物。
 
“漂”在工地品味团圆的幸福
 
  金如才今年26岁,毕节大屯乡人。对于他来说,“漂”在外地工地多年了,今年他感觉是最幸福的,因为中秋节在工地上,他和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叔叔全家7个人一起工作,一起过节。
  金如才的父亲金贤辉今年47岁,是一名老木工了。虽然技术上比儿子强,但是带班的工作他都交给了儿子。过去一家人在不同的工地上“漂”,今年受疫情影响,金如才和父母、兄弟、叔叔们一起到云城尚品项目部工地上。在工地现场,只见金贤德拿起图纸,仔细看好每一处的楼梯、坡道、异性状墙柱、外围线条等等图纸中的细节。因为要配模板,这些地方施工相对要难一些。吃透图纸后,父子俩又开始放好控制线。控制线是控制墙柱垂直的核心,所以他们更加细心。然后,金贤德写好下料单,金如才的母亲史开荣、弟弟金如龙和史大红、叔叔金贤康和黄开富配置梁底、梁帮、墙、柱等构件的模板。工作中,一家人合作默契,有人在上面铺模板,就有人在下面递模板,无需多余的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大家就能找到对应的模板。
  金如才的母亲史开荣以前在家务农,今年也跟着出来打工。“孩子大了,我们也能出来了。以前都没出来过,一起打工可以互相照顾。一家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个相互照应。”就这样,全家7人一起“漂”在同一个工地上,每月足额拿到工资,他们从“不安稳”中品到了幸福和团圆的味道,干活起来更加默契、更有干劲了。金如才说,中秋节晚上,他们全家人将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团圆餐,开开心心过中秋。
  五湖四海遂为家,二航工地是我家。工程人、走天涯,家是心中的港湾,家人是心中永远的牵挂……是啊,当我们看到金如才、赵德龙等全家人在工地上团圆的时候,无不体会着这样的情感。然而,能够像他们这样能够在他乡工地上团圆的并不多。在此,我们祝福工地上的全体建设者全家幸福快乐,愿天下工程人阖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