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群众搬出“满满的幸福”
作者: 时间:2020-10-12 阅读:195
(上接1版)社区服务站3个,建成社区卫生室7个,新增两万人安置点新建社区卫生室3个,基本满足社区群众就医需求,着力打造搬迁群众就医1公里服务圈。
全面落实搬迁群众医保政策,搬迁户搬迁后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由合医办切实做好搬迁对象的医保转换和医疗费用报账工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等11类救助保障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救助保障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门诊报销比例不足90%的按90%补足,住院报销比例不足85%的按85%补足,余下部分按政策解决。
正如朝阳新城搬迁群众李陆妹所说:“以前在玉龙老家,看病还要跑昭通,现在,在社区就有卫生室,基本不用愁了。”
稳社区服务:事事有回应 住着更“安心”
如今,走进威宁各个易地扶贫搬安置小区,社区卫生室、警务室、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功能完备、运行有序。配套的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快乐之家、图书室等活动设施应有尽有。
在各个社区服务站内,工作人员立足岗位各司其职,社区管理井然有序。
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等“四进社区”标识标语成为小区风景线。
社区功能的完善和配套设施齐备,切实增强了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正在阳光新城小区公园散步的78岁老人禄会芬开心地说:“现在年纪大了,也干不了什么,孙子孙女去上学了,我就到小区里面散散步。小区里面干干净净的,还栽这么多花花草草,住着很舒心。”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随着搬迁后续扶持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社区治理等方面同步发力,搬迁群众一步步告别苦日子,从“老农民”转身变为“新市民”,稳步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走进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人们在公园休闲椅上闲坐,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处处体现着温馨、和谐、活力的氛围,不难感受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