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0-13

秋声

作者:潘玉毅 时间:2020-10-13 阅读:207


   秋声,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当是指秋日时节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虫鸟声。这诸多的声音当中,没有一种声音是秋天独有的,偏偏它们到了秋天就变得独有味道。就像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会下雨,都有雨声,而秋天的雨声总是让人特别难忘。
  至于那秋日里树叶落到地上的声音,风雨拍打窗棂的声音,鸟雀呼唤天晴的声音,也显得别样的好听。池塘里有几枝残荷,晨光初露时分,风一吹,将荷叶上的露珠吹落水面,发出清清脆脆的一声低响;山中亭子旁有千百棵松树,暮色四合时分,夕阳在山,百尺松涛吹晚浪,惹得我们的耳朵只装得下这穿林打叶声。
  其实,这些声音在其它季节也有,但不知为何在秋天就变得特别迷人,仿佛新婚的娇妻,及第的书生。不管是雨打纱窗还是鸟鸣深涧,沾了秋气,也就沾了味道。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让人避无可避。
  遗憾的是现代人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对大自然的感应变得迟钝了,很多时候,我们对秋声的感知远不如一棵树、一株草,以至于要常常借助回忆和前人的诗句。
  现代人爱听秋声,古人也爱听秋声,并为它留下了不少名篇,比如欧阳修有《秋声赋》,蒋捷有《声声慢·秋声》,丁绍仪有《听秋声馆词话》,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将喜怒哀乐诸般形态都赋予了这个季节的声音。而诗人陆游更是在自己的诗作中多次表达对秋声的喜爱:“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想来,这秋声独有魅力,不然何以能够吸引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为它挥毫直抒?
  而我在这诸多的秋声中,最爱虫鸣声。朱敦儒有两句词:“云间鸿雁草间虫,共我一般作梦。”秋天的虫鸣声与夏日的蝉声和蛙声不同,仿佛无眠的旅客,将内心的愁肠百结在顷刻间释放了出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有时候,人与虫并未有多少分别。
  秋虫呢哝,夜风徐来,让寂寞清秋变得十分有味道。当我深夜睡去时,虫声如织,为我奏响了催眠曲;当我清晨醒来时,虫鸣声犹在,仿佛向我问着早安。
  如果我听得懂虫语,那么我就能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如果我会说虫语,那么我就能加入它们的卧谈会。然而我并不懂,所以只能当个傻傻的听众,一如成语里那只听人弹琴的牛。听它们唧唧复唧唧的吟唱,有时我觉得它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吟着唐诗宋词,唱着汉赋元曲,且歌且行。但有时,我又觉得它们如我一般,也是乡下人家出身,说着乡间俚语,唱着乡间小调,一语不合,就打上了嘴仗。当然,以上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我的臆想。
  除了大自然的声音,秋日时节还时常自心头浮现一种声音,这种“心声”最让人难忘。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忆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一起,就该想家了。纵然在外面遭遇多少人情冷漠,回到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母亲“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我们“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可还是有回不去的人,盼着归期未见归期,于是,心中的几多记挂和问候,都只能托付秋风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