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0-15

水清山绿草丰 景美鸟欢人和

作者: 时间:2020-10-15 阅读:207


 (上接1版)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浅层地表留不住水。”高峰他们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种植深根系乔木才能长期稳定守护草海生态,优选种上了榉树、杨树、柳树等54个优质适生树种。
  现在,正值夏秋交替之际,北岸集雨区面山地高大灌木、低矮草丛掩映其间,浓密的树冠和金色、红色、黄色交织一起,湖内水草丰茂,湖外层林尽染。
 
生态修复草丰鸟欢
 
  “水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得到显著改善,草海水域水质从以前的劣V类、V类为主到现在平均Ⅳ类,有的指标达到II、III类。”近日,据草海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茂介绍,草海水质改善取得良好成效,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2020年8月水质检测指标结果显示,15项指标达到I类,3项指标达到II类,2项指标达到III类,仅有2项指标为Ⅳ类。
  在前期治理的基础上,为把草海治理引向深入,在贵州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部署下,强化治理效果、巩固生态根基,开展全要素系统治理,全力恢复草海水域面积,全面遏制物种减少和生态恶化趋势,有效恢复草海生态功能。
  2019年以来,草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共获得中央、省下拨资金6.9亿元,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治理,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解决后,逐步还原草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区域国土空间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
  草海生物物种种类变化也印证了生态改善过程,一组数据调查显示,草海生物物种从2005年的1954种增加到2019年的2600多种,如今草海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在内的240种、10万余只鸟类在此过冬,特别是有两千多只黑颈鹤来这里过冬,占了世界五分之一。“百鸟之都”声名远播,真正实现了“物种基因库”的美誉。
 
退耕还湿景美人和
 
  近日,在草海北坡生态公园,这里设有草海的观景台,这是草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后打造的项目。从这里举目眺望,草海湖天一色、四面青山环抱。
  草海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湖泊水域,草海地理位置距离县城近,与人类频繁活动区域接触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退耕还湖,不仅要扭转水域逐渐缩小的形势,还要保持水体稳定在适度区域。
  伴随旅游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人类活动急剧增加,草海保护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人进湖退”、“人鸟争地”的博弈,限制减少人类活动,才能阻止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蔓延。
  有史以来,草海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包括部分老城区在内的88000多人,对草海保护形成很大的压力,当地采取合理补偿、置换方式,对3200多户农户采取棚户区改造的方式进行搬迁,征收6万亩土地,彻底解决“人鸟争地”、“人进湖退”。
  草海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首在治水,重在恢复,水域作为重中之重,面临水域面积减少、水质污染严重问题。
  恢复水体,要为水生植物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首在治污,治污重在治理源头,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和人类生活污水是草海水质下降、富营养化的两个主要原因。当地村民粗放生产方式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下渗漏流入草海水域、水系,是造成草海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
  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修复草海水环境生态,首先切断水域污染源继续输入,而后采用生态方法净化水质,还原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水体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
  当地围绕草海入湖水系流经区域,修建了19个污水处理厂,含有农业化肥水经过处理后在自然进化进入到草海,同时还在城区修建了1万吨污水处理厂,从源头全力阻止生活污水流向、影响草海。
  草海鸭子塘入湖河口湿地恢复工程、1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站、6万亩土地退耕还湿……保护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已初步构建起草海水域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入湖生活污水、农业活动污染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乌蒙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来,草海保护区以生态恢复为目标,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路径,以山水林田湖草诸要素统筹推进为引擎,经过近两年工作,基本解决了影响草海生态系统的重大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