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0-19

婆婆

作者:刘萍 时间:2020-10-19 阅读:242


   星期六早上七点半,老公就叫醒还在睡觉的二宝:“圆圆,快起床,我们去乡下陪奶奶!”话刚说完,老公的手机就响了:“乃里(儿子),妈妈自己坐班车到了县城……”
  在卧室,我都听到公公急促的说话声,接着传来老公大叫:“你干什么去了……”
  “什么情况?”我跑到客厅。
  “妈妈自己坐车来县城了,你带着圆圆,我去南站找!”老公边换衣服边交代我。
  “哦,在县城应该不怕,妈妈应该还记得点路。”我安慰老公。老公三下五除二就把衣服穿好,跑了出去。
  哎,自从婆婆得了老年痴呆症,2016年在深圳走丢一次后,家里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生怕婆婆没有意识地乱走!没有经历不懂得,家里一个大活人突然走失,比老去一个人还痛苦,还伤心,更多的是着急和煎熬。
  那是三年前,小姑子接婆婆到深圳看病。一天,在小区散步时,一晃眼的工夫,婆婆就不见了。家里人急得要命,要知道,在这偌大的一个城市,找一个人有多难,何况还是一个不会讲普通话一个没有记忆的老人。
  那些日子,全家人带着眼泪没天没夜地寻找,大街小巷,垃圾桶边,邋遢沟里,还借助电台,微信等平台,全方面的寻找……。第五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快奄奄一息的婆婆,一窝人终于“崩溃”了,抱着婆婆哭晕了。
  自那以后,家人都不敢带婆婆外出,留在家里让公公陪护。今天又出现这事,作为大孝子的老公不慌神才怪。老公现在每逢周末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回乡下陪婆婆和公公。做饭炖汤为他们改善伙食;聊聊天,哪怕话题总不在一个频道上。老公多次哽咽地对我说:“趁妈妈还认识我这个儿子的时候,我要多多陪她,多和她说说话,不让她感到孤独和寂寞……”
  在家静等的我,心还是比较平静的,因为凭直觉我知道婆婆对县城还是有点点记忆,毕竟她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何况到我们这里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交通路线。2017年过年的时候,我还问过婆婆,记得去县城的家不。她说当然记得,坐3路车,火车站下。
  十来分钟,好像过去了大半天,刚想打电话问老公关于婆婆的情况,我就听到了楼道里老公的说话声:“妈妈,你还记得不,我们住二楼啦!”
  谢天谢地,终于接到婆婆了!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把面包一口吞了,因为实在好饿。
  “若无其事”的婆婆进门看到我们还在吃早餐:“圆圆,你们怎么才吃早餐呀?”然后笑呵呵地坐了下来。
  随后进来的老公,眼睛哭得红红的,本来就有点嘶哑的喉咙,还带点哽咽:“妈妈说送点钱给两个孙女用,就来了。”老公手里两张红色百元钞票,已被抓得皱巴巴的。
  这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婆婆再怎么健忘,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儿女,不会忘记她最牵挂的人!此刻,我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作为儿媳妇的我,不知道对婆婆说什么,我也不会对她说什么,因为我们的世界她不懂,她的内心世界我们也不懂,但她的好意我们懂,只是她这样冒失地出门,老公实在当心。
  结婚十多年,四十不惑的老公经历过下岗,合伙做生意被骗,不辞辛苦地打工等一系列事情,我都没看到他伤心流泪,他从来都是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拼搏,努力地奋斗,直到现在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而两次母亲的走失,让他痛哭流涕,伤心不已,或许是生活给他太多的压力,使他在这一刻倾泻而出,或许是想着条件越来越好,正是母亲享福的时候,却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很难过!
  其实婆婆才六十三岁,对于农村人来说还是一个好把手。年轻的婆婆是个勤快好强的女当家,里里外外操心操劳,家里从无到有,成为七十年代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之一。可惜由于公公做苎麻生意失利,家境一下又贫寒了。坚强的婆婆想到开荒山种茶树,就这样两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半年的时间,开出二十多亩荒山,种上茶树,现在,这些茶树早已结果榨油,一年的收成对于农村两老的开支,绰绰有余。儿女也成家立业,不用操心,亲戚朋友都说婆婆有福,可没好上几个年头,婆婆却得了无法治疗的老年痴呆症。
  我默默地看着婆婆,祈祷老天爷保佑,保佑曾经吃过很多苦的婆婆,身体健康,即使健忘和失忆,也每天生活在我们的眼睛里,不要走失!因为娘在,家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