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以修身 俭以养德
作者:李飞美 时间:2020-10-30 阅读:234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说,一个人,要有好的德行,必先修其身。修身、养德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何为修身?何为养德?我认为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去体现。
小时候父母都会要求我们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告诫我们要懂得节约,不要浪费。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勤俭节约于我而言,已不是一种命令要求,而是一种理所应当。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姊妹穿烂了的衣服总舍不得丢,往往是姐姐穿了到我穿,我穿了到妹妹穿。母亲有一双会做针线活儿的巧手,总会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替我们缝缝补补。那时她时常提起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虽然穿上带着补丁的衣服总有一种不自在,时常不自觉地遮遮掩掩,怕别人笑话。但是母亲总会告诉我们:笑脏不笑破。
我在家中算是父母眼中比较懂事的孩子,每次父母亲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钞票时,零碎的钱总归我,说我不会像姐姐妹妹那样管不住钱,给我他们很放心。过年时的压岁钱也会多给我几块,收下父母的钱,我总舍不得很快花掉,而是把它们存起来,放在一个自制的小盒子里。新的,没打过折子的,我就把它放在书里。
我读小学时,家里用的都是白织灯,我每天晚上都会在昏暗的白织灯下洗脚,写作业。有时写的很晚,姐妹们都熟睡了,父母也安安静静地睡了,屋里空荡荡的就剩下我一个人,父亲就厉声呵责,说我浪费电,他没钱交电费,再三催促我快去睡觉了。并告诫我白天起早一点,晚上睡早一点,说白天空气好,读书更有效。父亲是一个懂得节约的人,他不仅不允许我们浪费电,平时打开的水龙头忘记关了,也会被他训斥。对于每回上学要用的生活费,父亲也会告诫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该买的东西就不要买。虽然每回接过父亲手中的钱,鼻子都会酸酸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正是在父母亲的教导下,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老一辈的人都经历过生活贫困的年代,他们深知一件衣服,一滴水,一粒米的来之不易,所以才会懂得处处珍惜,舍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人生的奋斗方向。不因贫穷而气馁,不因艰苦而放弃。古人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精神上的富有远比物质上的富有更加可贵,勤俭节约亦是。
何以修身?何以养德?勤俭,节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