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扶贫干部的愧疚与担当
作者:孙华超 时间:2020-11-05 阅读:215

张黎帮助农户搬粮食
团山村是牛棚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全村人口341户1714人,其中贫困户70户355人,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资源的贫乏,让这一片土地流露出更多荒凉和空虚,牛栏江蜿蜒而过,才给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增添了些许生机和希望。
近年来,团山村村两委人员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同步全面小康为目标,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但总是事倍功半,成效甚微。
张黎,男,汉族,毕节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教导员,2019年6月21日,被选派到牛棚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团山村帮扶干部,具体负责团山村脱贫攻坚工作。
张黎同志来到团山村后,由于对本村情况不了解,便请村干部陪同,开始走村串户,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促膝而谈,了解各户群众的家庭情况。他常常这样说:“精准扶贫就得讲精准,只有了解了每户群众的基本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连群众的基本情况都没有把握好,怎么精准嘛!”仅仅1个月时间,他就走遍团山村341户人家,帮扶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张黎一边按照“3+1”补齐短板逐户核查贫困户基本信息,一边汇总问题台账,组织村干部开会,把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大家研究、梳理,讨论如何整改更有效,如何才能定期销号。
团山村要谋发展,得从最弱的项、最痛的点、最难的事入手,一遍又一遍地再排查、再走访、再动员,找思路。
通过多次走访,实地考察,多方了解,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后,张黎决定引导群众在团山村种植地瓜、软籽石榴、花椒等经济作物,再通过对接和协调上级相关部门,争取种苗,在海拔较低、靠近牛栏江地段的姚家二坪子种植本地优势作物地瓜200余亩,又引进种植软籽石榴600余亩,在海拔稍高一点的野火期一带种植花椒300余亩,他相信产业是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同时,动员群众积极外出务工就业,张黎这样说:“就业一人,增收一户,就脱贫一家嘛!”通过大量的走访动员,2020年动员了群众500余人外出务工就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半年已过去,和未婚妻的婚期越来越近了,脱贫工作却压得张黎书记无暇顾及。每每夜晚时分,他总是徘徊于村公所空寂的院坝里,夜还是那样的静,天空依稀嵌着几颗星星,似乎只有此时的幽静和空旷才属于自己。院坝周围,一棵棵黝黑的黄松,拼命似的向上生长,顺着那松尖努力上窜的方向,他的思绪也随之飞向了云霄。“母亲一直心脏不好,多少回说送她老人家去医院看看,一晃就是半年多了。”想到这里,张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似乎觉得心口在隐隐作痛。他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似乎要把对母亲所有的愧疚都咽下去,却又不经意间想起了未婚妻陈依婷,真想把团山村的一个个脱贫故事讲给她听听,请她谅解自己的一次次不告而别,或者是……想到这里,张黎努力掏出手机,犹豫了半晌,又缓缓的塞进兜里。“还是缓缓再说吧!”他一遍遍的对自己说着,不知什么时候,却又拿出了手机,拨通了电话。“你还没睡吗?我---我想和你商量一下,这段时间脱贫攻坚验收迫在眉睫,再加上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准备好,你看,要不——把婚期往后挪一挪——可——可以吗?”他压低声音吞吞吐吐地说道。电话里没有声音,隐约听到几声抽泣,随后,未婚妻安慰说道:“没事的,我能等,可脱贫攻坚工作不能等,你又是党员干部,我能理解,放心吧,等你忙一阵子,好好准备一下再办不迟,早点休息,别多想了,我没意见。”
这是他无奈的一次决定,也是他第一次失信于未婚妻。此时,张黎书记感觉心口一阵绞痛,眼眶不经意间被打湿了。
回到屋里,张黎书记又点上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这次他却吐了好长时间,要把所有的忧伤和心痛都吐出来似的。
“团山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种种帮扶大家都要作比较,都想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帮扶措施难以推进……”一个个困难总是不断地在他耳畔萦绕着。
根据团山村实际情况,张黎书记严格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再次组织开展了全覆盖高质量全排全查,严要求高标准立行立改。
操碎了心,磨破了脚,喊哑了喉咙,张黎书记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村干部,感化了贫困户,感化了团山村的每一个人。
提起张黎书记,该村三组贫困户刘仕彩激动地说:“以前我家住在老瓦房头,去年张书记来我家,动员我修房子,我当时想都不敢想,这要好多钱才修得好啊!可张书记却说没得事。是张书记帮我向上级部门申请了35000元的建房款才修好的。要不是张书记帮忙,我到现在还在住老瓦房呢!”刘仕彩接着说:“不仅如此,记得好像是正月十五那天,当时新冠疫情还在老火,天气很冷,就在疫情防控卡点上,张书记跟我说,村里面还差一个护林员,一个护路员,要不你家两个都来跟着做一下?到现在我家两个一个月还有1800元的工资,加上种地瓜和花椒的收入,我家的生活还是比以前好多了。”
团山村党支部书记范超说:“近段时间,我们帮贫困户补短板,物资拉倒村公所,张书记还出钱找拖拉机送到农户家里去,村里没有生活费了,张书记就自己先出钱帮大家垫付,做什么事情,他总是走在前面,他既是好领导,又是我们的好伙伴。”
团山村在张黎书记的带领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截止目前,所有短板弱项全部补齐,各类问题全部销号清零,所有贫困户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团山村也将从深度贫困村中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