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贫困堡垒 昂首迈步小康
作者: 时间:2020-11-24 阅读:178
攻克贫困堡垒 昂首迈步小康
——写在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时刻——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我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喜人成果——
继2016年赤水市、2017年14个县、2018年18个县、2019年24个县成功摘帽后,这是我省攻克贫困堡垒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由此,贵州扶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2015年底,尚有农村贫困人口493万人,且91.2%的贫困人口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心部署,苦干实干加油干,全力攻克贫困堡垒,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场硬仗”:战法精准闯出新路
今年56岁的杨晓仙,原住麻山腹地的望谟县老麻山乡。自去年搬进义龙新区移民安置点“麻山社区”的新家,变化翻天覆地:“现在太阳晒不着,雨淋不到,基地打工月工资有近2000元”,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
在贵州大地,这样的生动事例随处可见。破除交通瓶颈、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产业……66个贫困县如何摘帽?这是一场场需要奋力拼搏的硬仗。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贵州将贫困县摘帽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瞄准靶心,精准施策,着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全力加快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突出制约问题。
精准脱贫,交通先行。打好以“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仗。
2017年8月,贵州启动“组组通”三年攻坚。去年底,7.87万公里“组组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惠及1200万农村群众,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2018年1月修建通组路后,开始种植韭黄,如今敲开了广东、浙江等地市场大门,当地老百姓把通组路称作“韭黄产业大道”。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十三五”期间,贵州成功探索“六个坚持”“五个体系”等行之有效的贵州模式。去年底,贵州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9万人,建成安置点946个,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2018年初,围绕“八要素”,贵州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三场革命”。通过两年多努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上半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增长5.5%,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七星关区大白萝卜远销迪拜,安龙县食用菌俏销日本,江口“梵净抹茶”走向世界……“黔货出山”有如猛虎下山,上半年贵州销售农产品205.7亿元。
用心、用情、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硬仗。持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和人畜混居整治任务,基本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场硬仗”战法精准,闯出战贫新路。贵州,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变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挂牌督战 :攻克最后深贫堡垒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威宁、纳雍、榕江、从江、晴隆、紫云、沿河、望谟、赫章这9个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最深、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最薄弱,又地处乌蒙山、滇桂黔和武陵山三大片区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摘帽难度最大,是我省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
如何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挂牌督战!自今年2月10日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以来,全省上下集中战力向“9+3”县(区)启动挂牌督战,整合省市县三级力量,组建699个挂牌督战工作队,既“督”又“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