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新营苗寨话今昔 山乡巨变换新颜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淑宜 周阳 时间:2020-11-25 阅读:192
本报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淑宜 周阳) 近日,在新营苗寨村民张玉芬的家里,感受到了苗族的热情好客。
新营苗寨位于威宁自治县石门乡。过去,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发展滞后,石门乡成了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石门坎社区新营苗寨更是石门乡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家家户户住茅草房,吃洋芋坨坨,出门就是泥巴路。
“谢谢脱贫攻坚好政策,让我们有了新家。”张玉芬打开话匣子说起生活的变化。
2015年10月,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总投资2700余万元的项目款投向新营苗寨,项目在拆除旧房的原址上重新设计建设统规统建。苗寨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苗族风俗文化元素,既体现古代苗族文化风貌,又彰显现代建筑文化气息,并有了寨名“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2016年12月,新营苗寨建成并整寨搬迁入住,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搬进新居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小楼房,用起了电视、冰箱。”张玉芬招呼大家在屋里坐下,她家的房间干净整洁,客厅里的转角沙发围着铁炉十分温暖。
石门乡人大主席杨鼎介绍,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在建设过程中把以前的83栋破旧茅草房变成了亮丽的风情小“别墅”,寨子实现了雨污分离,脏乱的院坝变成了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
同时,寨子还引进贵州宏华公司“动车式”扶贫带动养殖生猪,带动4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200元。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余人次,实现100余人外出务工就业,增收200余万元。今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从外地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公司入驻建厂进行订单种植80余亩万寿菊,户均分红达1500元。苗寨扶贫产业全覆盖,预计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日子越来越好,我就盼着身体硬朗能多享几年福。”张玉芬乐呵呵地说。屋外,金灿灿的万寿菊迎风招展,83栋小楼房呈同心圆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见证着时代变迁,山乡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