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1-26

威宁:铭记这一刻 感恩再奋进

作者:赵伟 李玉荣 时间:2020-11-26 阅读:166


  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威宁、纳雍、赫章、紫云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一喜讯,让威宁儿女欢呼雀跃,倍感振奋,满怀深情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威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化为脱贫攻坚、后发赶超的澎湃动力,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再战再捷。
  威宁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大家纷纷表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就在前方,奋斗必须接续,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尽锐出战、背水一战,强化攻坚举措,持续巩固提升,坚决确保脱贫质量高、成色足。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威宁聚焦聚力深山区、石山区,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让66565名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走向幸福小康生活。
  缪祥荣就是众多搬迁群众之一,今年8月,他带领一家人从海拉镇江边村搬到开华街道开华佳园安置小区,面对全新的环境,缪祥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搬来以前,我们老家那里读书条件不好,孩子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八九点才能到学校。搬来以后从家到学校才十来分钟,各方面都比老家好多了。我还在五里岗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既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照顾孩子。真的太好了。”缪祥荣高兴地说,党委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我一定要好好地工作,照顾好老人,抚养好孩子,把生活过得更好。
  尽锐出战打硬仗,攻坚拔寨攻堡垒。
  脱贫攻坚战中,威宁把最精锐的力量投入到脱贫战场,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下沉到决战一线,先后从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选派3877名干部与1920名驻村干部组成攻坚队伍,始终保持决战态势,分秒必争查漏补缺,坚决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听到了威宁脱贫的好消息,我非常高兴。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脱贫攻坚战斗中,在基层奉献自己的力量,是我最大的荣幸与自豪,这一段经历将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时光。”开华街道下沉干部唐应象表示,以后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流汗水洒热血,展示出基层干部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从2013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至今,我们一直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飞蛾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9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空壳’到现在的110万元以上,实现了华丽转变。”玉龙镇飞蛾村党支部书记何达跃表示,将继续扛起乡村振兴的旗帜,带领群众迈向新的征程。
  同心帮扶,合力攻坚。
  威宁取得的脱贫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市和统一战线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倾情倾力帮扶,选派大批优秀干部,投入大量帮扶资金,帮助解决了威宁大批困难和实际问题,为威宁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能。
  “我们国家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从来都没有像现在一样解决过贫困问题,能够参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我觉得非常自豪。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省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处长、威宁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华街道梨银社区第一书记李昊表示,下一步,将把重心转移到脱贫的巩固和与乡村振兴有效的衔接上来,根据梨银社区的实际情况,把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贯彻好,把贫困的监测工作做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把社区打造成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带领老百姓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