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2-02

袁弟志:以社区为家 把群众当亲人

作者: 时间:2020-12-02 阅读:168


   我叫袁弟志,是毕节市委老干局服务中心主任,于2019年6月挂职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党委副书记,兼任该镇营洞社区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
  来到营洞社区后,为了尽快掌握社区情况及居民信息,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社区1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走访,掌握全社区贫困户基本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不仅对全社区居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营洞社区整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打通水泥路,院坝硬化的人家更是少之又少。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基础,只有筑牢基础设施,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发现问题短板后,我积极向市委老干局及有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帮助完成道路硬化及部分村民院坝及排水沟硬化。
  营洞社区有549户2796人,其中贫困户135户656人,针对每家每户的贫困原因及贫困症结,只有通过多次走访详细了解之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居民邓巧巧一家因学致贫,家里有4个孩子上学,针对这种情况,上了相应的措施之后,上学的孩子享受到教育资助补贴,一家人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每次去到邓巧巧家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常把感恩挂在嘴边,记在心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笑容越来越多了,我想这就是扶贫工作的意义所在。扶贫更重在扶志,只有让贫困户对生活重拾信心,对未来有期望和憧憬,才能激发他们的发展内生动力,从“输血”到“造血”,主动摆脱贫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对个人对家庭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家及民族的未来也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意义,我常告诉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困难是一时的,受教育是孩子改变人生,家庭摆脱贫困的重要机遇。来到营洞社区后,我每年都帮助考取二本以上的贫困学生争取教育资助,包括“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关工委助学、工会助学等,2019年争取到助学资金28000元,资助贫困学生4人,今年争取到助学资金64000元,资助贫困学生8人。
  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营洞社区立足于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好地处乌江源头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全社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优势走农旅结合路线,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新营洞。
  2016年,营洞社区规划种植200亩玛瑙红樱桃,初见效益后,居民们的种植积极性很高,今年,我牵头联系争取到“青山计划专项基金”,带领群众又种植了400亩玛瑙红樱桃,惠及186户居民。
  此外,今年我从帮扶单位市委老干局争取到36400元资金购买了2600只鸡苗发放给脱贫户,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助力贫困户脱贫。
  我来到营洞社区,我就把这里当成家,把这里的群众当成亲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倾听群众的声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扶贫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记者 唐爱梅 罗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