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雷:扶贫在哪 家就在哪
作者:辛祥 整理 时间:2020-12-08 阅读:189
我叫杨昌雷,2019年6月,从县信访局派驻到中水镇烽火村担任第一书记。
受命以来,我克服重重困难到村开展工作,当时我的女儿出生才满三个月,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解决后顾之忧,我就将妻子和女儿一同带到村里,以村为家、以群众为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被乡亲们称为“拖家带口的书记”。
带着“为民谋福”的初心和使命,我和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走遍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及安全饮水情况,收集起了第一手数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党领导一切,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其他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到任以来,我多次指导村党支部通过召开支部会议研究党建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面对村两委办公场所简陋、设备老化等问题,我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为村两委争取到了一套办公桌和其它办公设备。同时,为村会议室添置了一套价值两万余元的会议设备,在全体干部的努力下,2020年7月中水镇烽火村党支部被威宁自治县委授予“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现党支部共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2名,为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壮大群众产业,鼓足群众钱包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积极引导群众养殖能繁母牛,种植烤烟、辣椒、大蒜等和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确保户户有产业项目。2020年,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和群众自身的努力,全村所有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烽火村是中水镇贫困人口多最多、贫困面最广的村,脱贫任务重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补齐贫困户在3+1方面存在的短板,我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协调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及中水本土爱心企业家为脱贫攻坚捐款捐物,累计获得捐款资金3万元以及价值3万元的物资。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村里的工作繁琐而复杂,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团结好村两委班子和全体驻村干部,才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这是我驻村工作一年多来最大的体会。的确,要完成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第一书记必须要学会各项“技能”,必须具备“多面手”,才能在纷繁的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在党旗下对群众的庄重承诺。
来到烽火村一年多了,我早已把我这里当成了我的家,村民们也把我当成了亲人。现在走在村里,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说我干事靠谱,这是我参与扶贫工作最大的收获。以后的日子,我将继续奋战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为群众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