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精神: 用信仰的力量铸就赶超跨越时代华章
作者: 时间:2020-12-09 阅读:156
(上接1版)
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就走下去,不破楼兰终不还。当接近目标时就会发现,原来更广阔的世界已经出现在眼前。
这些年,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贵州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状态都发生极大改变,尤其是千千万万贵州人的观念之变、奋斗之姿,已汇成贵州发展气象之新。
谋发展,贵州人有办法——满帮,从几十人的小公司,到成为具有全国领先优势的大集团、互联网“独角兽”,见证了贵州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后发赶超的精准路径。
搞创新,贵州人有韧劲——姜涛,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他说:“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静下心来钻研本职领域的发展。”
讲团结,贵州人有情谊——杨昌芹,“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靠着竹编“编织”出自己的新生活后,又办企业、当老师,直接带动上百人、间接带动上千人靠技术实现就业,让“留守妇女”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能赶超,贵州人也能成为引领者——贵州钢绳,从三峡电站到港珠澳大桥,从神舟飞船到中国“天眼”,在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有其身影,靠着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贵州钢绳不仅是产业引领者,也是相关国际标准制定者。
贵州原本闭塞,这是自然环境造成的,无法改变。但我们拥有的,是走出大山的雄心,是要把天堑变通途的壮志,是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奔跑耐力,是被激发出的宝贵智慧潜能和实干才能。
如今贵州,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在整体态势上实现增比进位、迈上台阶。
筑梦的力量,浇灌未来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黔北大山里的老支书黄大发靠着风钻、钢钎、铁锤,将长长的凿痕永久刻在山间崖壁上,不仅灌溉着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的土地,也灌溉着贵州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每一天,大发渠的水都依旧流淌,流向更美好的远方。就像逐梦的力量浇灌着美好的未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与全国一同战胜贫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贵州人民不会停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将继续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展现出贵州人的风姿风采。
全国劳动模范、安顺市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实现了“带着村民一起富”的梦想。走进大坝村,5000亩金刺梨、1200亩脆红李,还有肉牛养殖场、蚂蚱养殖大棚、“藕+鱼”综合种植养殖基地……村里的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3800元。
最近,陈大兴又开始研读《樱桃丰产栽培技术》。他说,将引进100亩樱桃,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为大坝村发展乡村旅游夯实基础。
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空壳村能成为小康村,“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也能变为“景色美如画,家家有车、别墅豪华”。
如今贵州,正蓄势待发——
蓬勃发展的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将成为贵州农业经济“接二产、连三产”的主力军;
贵州工业经济中最硬核的力量十大工业产业,将成为未来贵州工业经济增长最大动力;
越来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将为贵州各种要素的流通在“云端”用高桥架出“平原”,贵州在世人面前曾经模糊的形象正变得多彩。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奋进新时代,贵州人民秉之以干,持之以奋斗,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高质量脱贫交出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发展书写跨越篇章,激情奋斗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