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爱人同驻村
作者:安官跃 时间:2020-12-14 阅读:170
我叫安官跃,今年55岁。2011年在羊街镇松山村和红山村挂任村副支书,挂任时间为三年。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任斗古镇松山村第一支书,2016年3月后任盐仓镇娱满村第一书记至今。
我爱人叫金荣,今年48岁,是威宁县防震减灾局副局长(主持工作),2017年3月任麻乍镇双河村第一书记至今。
我现在是威宁中等职业学校派驻盐仓镇娱满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可谓是头衔多。回想我的驻村历程虽然时日已久,但其经历仍历历在目。
2011年,县委组织部委派(当时称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我到羊街镇松山村与红山村二村挂任副支书。到村后我主要发挥单位特长,以技能培训,观念转变,治穷先治愚为工作方向,积极联系县农业局、人事局,组织我校所有资源对两村及羊街镇双河村与群沟村(双河村与群沟村是当时我校党支部书记卢昭挂任村副支书)进行种养殖技能培训,并帮助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羊街的大棚蔬菜、软籽石榴等的种植已在威宁处于领先位置。
2015年6月,我主动请缨到斗古镇松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从此就开启了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之路。
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我到斗古镇松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期间,我认真分析松山村的村情,快速制定帮扶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县财政局一事一议办多次兑接,争取80万元修通一条通组路;扶持了王强为带头人养殖合作社一个带动10户人脱贫;动员群众种植烤烟和万寿菊等助农增收100余万元;动员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等。在松山村驻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却与松山村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过近五年我们还联系不断,真是驻村只十月,情谊是一生啊!
2016年3月底,我离开了深爱的松山村又到盐仓镇娱满村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当时的娱满村是出了名的上访村、软弱涣散村,干群矛盾突出,基层组织涣散,自然条件恶历,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困乏,群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群众的自身发展动力几乎没有。说实话,刚到这个村时我自己都觉得困难太大。但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理由退缩,只有迎难而上。
到村后,我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当时全村的120多户贫困户和近200户一般户,走遍了全村的田间地头,山林草场后就参与贫困户识别的回头看工作 。我借此机会带领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公平公正,精准识别,由于我带领的团队公平公正,所以群众心服口服,顺利完成了贫困户的进出调整,化解了部分矛盾纠纷。初步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四年时间里,我用脚步丈量娱满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换取每一个群众的真心,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想群众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包容、理解,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群众。赢得群众的认可,成为了百姓的贴心人,群众的好支书。
2016年的娱满村,群众走的是泥巴路,多数人住的是土墙房、院坝未硬化,环境就一个差字了得。种的全是低效玉米、马龄著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厚着脸皮求亲友,壮着胆子找领导为村里和群众争取项目和资金:先是向交通部门争取了三条通组公路的项目,接着又争取了“三化”工程,使得我村的硬件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娱满村是寨寨修通通组路,户户修通串户路,家家院坝都硬化,人人房屋都修好。然后帮助群众改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卫生意识。现在的娱满村,有外出务工致富的,有靠养殖(牛、羊、猪)致富的,有种植核桃致富的,有种植魔芋致富的,有种植酥麻致富的。现在群众的收入提高了,腰包鼓了。
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为他们争取资金、救助、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给予他们技能培训等。比如为王小五争取15000元修建保坎,为肖正国送养牛培训上门,个人出资慰问特殊群体等。我的驻村帮扶工作得到领导干部的认可,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2018年被评为威宁县脱贫攻坚优共产党员,我任第一书记的村在2019年分别被威宁县和毕节市评为县级与市级精神文明示范村。
2017年3月,我爱人金荣受到我的影响,也到麻乍镇双河村任第一书了,一干就是四年。在双河村她带领村支两委攻贫困,拨穷根,化解纠纷,找赞助、引进资金,调整产业结构。在双河村,她用柔弱的身体走遍了每一户人家,每一条崎岖小路。在双河村的四年来,她一个女人住在偏僻的,诺大的村公所,战胜了恐惧,练就了胆识,适应了粗茶淡饭、适应了粗布简妆、适应了山高路陡、适应了沟壑纵横,她从一个听见雷声都要害怕的弱女人变成了不惧孤独、不惧恶狗、不惧黑暗的女强人。在2020年11月省级检查验收中,她们村有幸被抽中,结果以零问题交卷,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帮扶工作组组长终于带领她的团队为脱贫攻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自从加入脱贫攻坚的战场后,我们夫妻二人本就聚少离多。这一年我们更体会了工作的坚辛和对亲人的愧疚。
今年的春节本想借假期与双方父母享一下天伦之乐,然而在大年初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得不赶到各自的岗位参加防治,从此在疫情期间我家是三人分三地,真是咫尺天涯啊。2月2日,我写了《与妻书》赠与妻子。农历正月十五心情五味杂陈,写了《封城记2》:“元宵团圆夜,我独不得回。思妻念儿心,请月寄想思。”
疫情未完,作为我们威宁的扶贫人来说,又是接连的多次“百日攻坚”,工作时间是5加2、白加黑,699又147,从3月到11月,我们总是在“明示牌”“明白卡”“连心袋”“满意度”“补短板”“搞排查”以及各种表格、报表、接受各种督查、检查、查岗等工作中徘徊。我与爱人经受住了各级各部门的考验,以零问题交卷。
我们扶贫人,有多少辛酸,多少委屈,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但正如有个记者写我的一篇报道《苦 但快乐着》,另一个记者对我的报道《走下讲坛当支书,走上田坎谋发展》是我的真实写照。我写的《致扶贫工作者》“三更灯火五更鸡,披星戴月战贫困。百姓农耕睡眠时,扶贫人访表卡亲。待到晨晚群众在,风争火燎抓排查。六九九又一四七,攻坚决战不惜身。”就是我们扶贫人的现状。
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战斗即将结束,我与爱人的第一书记之路也即将划上圆满句号。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会以脱贫攻坚战的精神投身到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仍然初心不改,永守誓言,听从召唤,用行动践行我们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