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0-12-17

郑启龙:用心用情,做贫困户心中的“贴心人”

作者:通讯员 马丽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整理 时间:2020-12-17 阅读:171


   我叫郑启龙,是威宁自治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在家人心中我就是不顾家的“工作狂”,在贫困户心中我算是一个“贴心人”,我是一名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水务人。
  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中,撰写报告、拟写文件、整理项目资料、“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我一样都不落下。脱贫攻坚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满腔热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爱心。
  扶贫路上,让人心酸、感动、高兴的事,一件件、一幕幕,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今年3月份,我到石门乡河坝村开展帮扶工作,第一次到我帮扶的贫困户吕德武家走访。初次见面时,他对我的到访很冷漠,心不在焉。吕德武家里卫生环境很差,生火的煤炭随意堆放、用电的线路似蜘蛛网般零乱、房间衣服到处乱扔、室内墙壁被煤炭烟子熏得很黑、院坝也没有硬化,一片狼藉。
  吕德武已经86岁高龄了,身患肺病,今年春节险些离世,小儿子吕发金,从小患有精神病,在威宁精神病院接受控制性治疗;大儿子家住隔壁,人口多,负担重,为了生计无暇照顾老人。
  我越听越心痛,从那一刻起,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已,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他,做他心中的“贴心人”。于是我暗下决心,制定帮扶计划,一步一步落实我的帮扶措施。
  今年4月份,我到吕德武家走访,给他宣讲脱贫攻坚政策。
  为给老人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我东奔西走,筹措资金3000元,出物出力,帮助其粉刷墙壁,重新布置室内用电线路,直接硬化院坝20平方米;协调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衣柜、电磁炉、餐桌、火炉等物资,提升老人的生活水平。
  通过帮扶,老人一家对我充满了信任。记得有一天走访,我从吕德武老人家里出来,刚走到他家院坝,忽然听到吕德武老人叫我:“小郑,你等我一下,我有话对你说。”  
  我立刻停下脚步,以为吕德武老人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去办。我转身时,看到吕德武老人手里提着一塑料袋洋芋,吃力地向我走来,他走到我面前说:“小郑,我没有其它值钱的东西送你,这是几斤洋芋,你带回家去吃吧!村里人都瞧不起我家,觉得我家条件不如他们家,只有你看得起我家,帮助我家,你是我的亲人。”此情此景,我非常感动,不忍心收下老人的洋芋,拒绝了老人的好意,我强忍感动的泪水与吕德武老人告别。
  扶贫路上,看着贫困户幸福的笑容和感动的泪水,他们把我当亲人,是对我扶贫工作的肯定,我感到无比欣慰,愿做贫困户心中的“贴心人”,我此生无怨无悔,让幸福之花在贫困户心中绽放。